“科技+健康”双轮驱动:全国龟鳖产业科研高峰论坛启幕
2025年3月1日,由安徽省龟鳖产业协会,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所、安徽省水产学会、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水产品加工所、安徽农业大学、龟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福伦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养殖网联合的“全国龟鳖产业科研高峰论坛”在安徽无为盛大开幕。
来自全国龟鳖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龟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并见证蓝田集团以“三产融合”模式打造的全新业态——龟鳖特膳养生馆正式亮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蓝田农业集团通过一产筑基、二产赋能、三产提质,构建了“养殖+加工+文旅+康养”的全产业链生态,成为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蓝田龟鳖特膳养生馆开业:科技与传统碰撞的健康盛宴
作为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蓝田龟鳖特膳养生馆的开业仪式在3月1日上午10:28隆重举行。开业现场,剪彩仪式、揭牌仪式、醒狮采青等活动轮番上演。蓝田龟鳖特膳养生馆的开业标志着蓝田农业从养殖端向大健康消费领域的战略延伸。
蓝田龟鳖特膳养生馆的落地,是蓝田农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环。依托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公司从源头把控龟鳖品质,其深加工板块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乌龟肽等产品覆盖全国市场。养生馆的运营进一步打通“养殖—研发—消费”链条,形成“体验式营销+品牌化输出”的新模式。蓝田的创新发展为本地渔业产值提升贡献显著,无为市龟鳖工厂化生态养殖年产值达2.5亿元,带动数百农户增收,未来将全力支持企业拓展全国连锁网络。
全国龟鳖产业融合发展经验交流会共绘行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3月1日下午,全国龟鳖产业科研高峰论坛围绕龟鳖产业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三产融合等议题展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赖年悦主持会议
领导致辞:锚定方向,擘画产业未来
无为市委副书记刘美胜代表无为市市委市政府向大会致辞,随后中国渔业协会龟鳖分会会长李永政、中国渔业协会副秘书长丁悦依次发表致辞,充分肯定龟鳖产业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中的战略价值,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殷切期望。无为市政府代表强调,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强化政策支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龟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加速转型,助力打造“全国龟鳖产业高地”。
无为市委副书记刘美胜在致辞中介绍无为近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获多项荣誉,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吸引众多企业和人才。无为凭借“鱼米之乡”的自然优势,将龟鳖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作为全国重要的龟鳖产业基地,无为市龟鳖养殖面积6000亩,年产龟鳖超7000吨,已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科研创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综合产值达2.5亿元。其中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无为草龟”年产量超2000吨。刘美胜副书记期望与会专家把成果、经验和项目落地无为,助力龟鳖产业迈向新高度,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同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
中国渔业协会龟鳖分会会长李永政致辞
专家发言:前沿洞察,引领科研创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先后作主题发言,聚焦龟鳖生态养殖技术、深加工产品研发及产业融合模式等核心领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发言聚焦龟鳖养殖产业。当前,龟鳖养殖主要有池塘、温棚工厂化、稻田养殖这三种模式,单养占比超70% ,饲料使用上,全价配合饲料的应用率达60%,其中颗粒饲料占比约40%,粉料占比约60%,且颗粒饲料的使用呈上升趋势。在流通加工方面,传统市场、超市、餐饮、专卖店仍是主要渠道,占总销售额的80% ,但今年电商平台销售占比逐渐增加,已达总销售额的20%。加工业有一定发展,如龟苓膏、龟酒等产品,龟的多肽等深加工产品也在探索中。品牌建设方面,各地打造了如广西黄沙鳖、无为草龟等品牌,宣传影响力近年来得到较大提升。
不过,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像种质资源利用率仅30%左右,繁育体系不健全,全国正规标准化原种场、良种场不足50家,规模普遍较小,导致优质苗种产量有限,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养殖模式落后,资源消耗大,疾病防控研究滞后。科研力量薄弱,全国专注龟鳖研究的科研团队不到鱼类研究团队数量的10%,品牌建设能力不足。
未来产业发展应注重智能化养殖,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借助生物技术助力品种创新,提高良种培育成功率;推动产业融合,打造多元业态,促进龟鳖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肥工业大学陆剑锋教授分享:龟甲入药历史悠久,有滋阴潜阳等功效,具抗癌、抗炎等生物活性。但当前研究面临背甲资源浪费、预处理工艺不佳、生物活性差异不明、抗癌成分及机制不清和功能性食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涵盖预处理对龟甲的影响、抗癌成分筛选鉴定、抗癌机制探究及龟甲提取物在食品中应用等方面。研究发现,背甲营养价值不低于腹甲,二者生物活性有别;高压蒸汽预处理降低能耗,醋炙强化抗炎抗氧化;龟背甲75%醇提物抗癌效果好,筛选出LPC16和LPC14两种抗癌磷脂类单体;适量添加龟甲水提取物可改善米粉品质和抗消化性。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继续探索龟甲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龟甲资源产业化。
安徽农业大学万全教授围绕全国龟鳖产业发展展开。我国龟鳖产业发展迅猛,产量持续增长,但价格下跌问题凸显。安徽省龟鳖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龟鳖产量约5.36万吨,位居全国前列。省内龟产量头部的是芜湖市,鳖产量头部的是蚌埠市,还有养龟头部县无为市和养鳖头部县怀远县 。安徽名龟在全国颇具知名度,其中金头闭壳龟为安徽独有,黄缘闭壳龟(安缘)也是安徽特产,备受关注。为促进龟鳖产业可持续发展,安徽应生态优先,控制温室规模,发展生态养殖提升产品品质。充分发挥龟鳖的药用、食用、观赏等价值,开发特色菜品、龟鳖特膳,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同时,需大力推进龟鳖加工产业,目前加工多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发展空间。各龟鳖企业应加强合作,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迈向新台阶。
全国龟鳖专家委员会主任顾博贤围绕龟鳖产业进行发言。先是介绍龟鳖产业现状,指出人工养殖历史短但发展快,已形成十大变化,包括养殖队伍年轻化、从业人员高学历化、后续管理标准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加工设备自动化、加工制品品牌化、养殖品种多样化等。接着阐述甲鱼产业存在品种退化、以假乱真、抗生素含量超标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良种选育、提倡生态养殖、诚信经营、发展甲鱼餐饮等对策,蕞后提及龟鳖文化。
行业代表实战经验分享,赋能行业升级
龟鳖行业代表交流发言,为其他从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这些交流与分享,如同一场思想的盛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龟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助力产业在科研创新、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广东省龟鳖行业协会原会长陈小石认为当前龟鳖行业面临严峻形势,如广东以室外养殖为主,去年每斤养殖成本18元,主流销售价却仅12 - 13元,部分公司亏损近50% ,至今行业仍未好转。为应对困境,陈小石提出:调整养殖结构、控制规模,近4年全国养殖规模每年以30%幅度增加,急需改变;创新销售模式,借鉴蓝田等企业经验,全行业共同推进;重视种苗种源问题,过去养殖发展迅速但种苗保护创新工作滞后;争取政策支持,在水源利用、土地流转等方面获得扶持,发挥协会合作社作用协调养殖户共克时艰。
江西省南丰县龟鳖产业协会会长吴国辉
海南省龟鳖产业协会会长陈如江、江西省南丰县龟鳖产业协会会长吴国辉、杭州市龟鳖协会会长王志元的发言,主要围绕龟鳖产业发展现状、新产品开发、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讨论。
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龟鳖产业历史悠久,近三四十年来解决了菜篮子问题。过去龟鳖价格高,不具备深加工和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如今,随着养殖和科研加工技术提升,龟鳖产业已开发出甲鱼罐头、龟苓膏、甲鱼肽、乌龟肽、乌龟钙片等多种新产品。
新产品优势及市场潜力:着重介绍甲鱼肽、乌龟肽和乌龟钙片,中国有近3亿中老年人,其中70%存在钙流失问题。2022年检测发现,龟鳖相关产品钙含量高,是普通产品的两倍,且经高温水解和酶分解后更易吸收。若龟钙片能达到一定细度(如1000 - 2000目的细度),其吸收效果更佳,对中老年人健康意义重大,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推广面临的问题:一是领证难,保健品药品需药字号等证件,获取证件需5 - 7年,期间要进行临床试验,成本高达5000万,企业难以承受;二是宣传力度不足,保健品和药品广告费用高昂,企业前期开发及后续宣传周期长、投入大,多数企业负担不起。
发展建议:龟鳖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机遇期,从业者应与科研单位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期望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和宣传助力,共同推动龟鳖产业发展壮大。
湖南仙湖农业董事局主席王业春,来自“中国甲鱼之乡”,从事甲鱼产业30多年,其公司已建成全产业链。他认为龟鳖产业在安徽蓝田的引领下有广阔发展前景。王业春分享了所在地区曾推行的大水面野生、开发性精养、乡镇有机养殖、优选购物经验等模式,还拥有相关科研团队和发明专利。他指出当前行业存在产品抗生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建议行业加强管控,确保产品达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希望以蓝田为样板,挖掘龟鳖文化,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
安徽蓝田农业集团董事长项旭东代对参会人员表示欢迎与感谢。蓝田集团在4年内获多项荣誉,包括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还主持两项行业标准。集团研发的小分子肽、甲鱼肽等4类产品已面市,过去一年推广效果显著,当前正探索多元化生产销售途径。
此次全国龟鳖产业科研高峰论坛暨蓝田龟鳖特膳养生馆开业活动的圆满举办,为龟鳖产业搭建了一座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优质桥梁,让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紧密牵手、深度融合。从“田间养殖”到“休闲康养”,安徽蓝田农业集团以创新为笔,以生态为墨,绘就龟鳖产业三产融合的壮美画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