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科技创新助力超薄可折叠玻璃产业崛起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厚度仅为30微米的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成为工业化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这种玻璃的厚度相当于A4纸的四分之一,且弯折寿命貌似超过100万次,开启了智能设备行业的新篇章。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市场,蚌埠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不仅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蚌埠市近年来注重结合科研与产业,充分发挥当地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的优势。比如,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所,蚌埠市建立了传感谷,专注于智能传感产业的发展。预计国内领先的8英寸MEMS晶圆产线将在不久后投产,进一步增强了该地区在微电子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蚌埠学院的多项专利也进行开放许可,为五家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宝贵资源,形成了科研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从创新模式来看,蚌埠市推出了“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新模式,畅通了科技、产业、学术、研究、金融和应用服务的全链条。这种模式旨在提升地方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使得科学研究能够更直接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在高等院校的支持下,蚌埠正在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大健康产业园,持续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超薄柔性玻璃作为智能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折叠屏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玻璃不仅可以提升设备的便携性和使用体验,还在显示效果和耐用性方面表现出色,预计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以30微米的超薄设计,配合先进的生产工艺,凯盛科技将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中占得先机。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背景下,蚌埠市的大力投入和创新模式或将成为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蚌埠不仅希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也力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以实现从传统工业基地向智能制造高地的转型。
综上所述,蚌埠市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努力,无疑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未来,随着智能传感器和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蚌埠或将迎来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成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基地。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