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豆腐皮、炸响铃3小时卖到长三角!
在安徽蚌埠,一家名叫安徽红花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近期正悄然改变着周边农产品的销售格局。工厂内,豆腐皮、炸响铃等豆制品,正源源不断地装车,准备发往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蕞近几天,总经理王泽民忙得不可开交,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急迫感:“请大家再加把劲,赶紧把这批货运送出去。”在王泽民的带领下,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000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已约为30%。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谈及未来,王泽民显得信心满满。他认为,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机遇,安徽红花食品正在加速布局这一广阔市场,与其它区域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构建起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销售网络。
根据统计,2024年,蚌埠市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的农产品总金额预计将达到614.7亿元,同比增长11.55%。这意味着,随着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蚌埠将向长三角市场输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实际上,蚌埠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正在为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条件。
刘忠清,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与项目管理科的负责人提到,蚌埠市近年来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136个,总投资额为345.97亿元,涵盖了多个领域。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入,也展示了蚌埠市在绿色食品产业链上的布局逐步深入。全市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43个,涵盖了从生产到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现了当地农产业的整合能力。
在谈到区域合作时,刘忠清特别强调了宁波与蚌埠之间的合作。依托宁波在种业培育和技术研发上的优势,蚌埠与宁波建立了种业研发培育基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他进一步指出,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不仅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样的跨区域合作,展示出蚌埠在农业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今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7.5%。在这个背景下,近几年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审定的优良品种不断增加,如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的生产效率。
从销售产品到深化区域协作,蚌埠农业正在逐渐实现产业整合与创新。王泽民表示,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两地的资源,形成更具活力的农业农村合作模式。他认为,这不仅能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也将促使蚌埠依托长三角发展成为更加强大的农业加工供应基地。
“长三角的市场需求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刘忠清补充道,下一步,蚌埠将深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蚌埠的绿色食品产业将持续发力,通过科技链、产业链、平台链、基地链、品牌链和市场链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蚌埠市绿色食品的崛起之路正在铺展开来。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依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创新。正如王泽民在工作中所秉持的信念一般:“我们要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蚌埠的绿色食品产业正在启程,而未来的蓝图更值得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