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蚌埠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从学子到企业家梦想在这里启航丨科技园区巡礼

admin7个月前 (09-26)蚌埠产业信息10

  当前,上海已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提升。在杨浦,科技园区散发创新活力,激发创业动力,成为科创企业的成长摇篮、发展沃土。即日起,杨浦区科委联合杨浦区融媒体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人民城市·杨浦实践之科技园区巡礼”系列报道,带你倾听科创企业与“家”的故事。

  今年3月,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交所新三板挂牌。创始人魏杰不禁回想起17年前,公司刚刚入驻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那天,自己的心情同样激动万分。“对我来说,这里和所有其他科技园蕞大的区别在于,这里是以我的母校为背景依托的科技园。”他告诉记者,公司作为一家从上海理工大学原生而出的大学生创业型企业,自己内心非常渴望能有母校站在身后,给予底气和支撑。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依托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政府,按照“一园多基地、一体加两翼”战略规划而创建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其地处上海市杨浦区滨江中北段,位于杨浦知识创新区总体规划中的东片高校集聚区和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滨江功能带。这里是上海理工大学学子们心中的创业热土,无数上理人的梦想就在这里启航。

  魏杰的创业故事,和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成长历程交融在同一时间轨道。2006年,当魏杰拿到人生的“头部桶金”——由上海理工大学创业基金提供的30万孵化资金时,上海理工科技园也处在筹备装修中。

  “创业头两年,上海理工大学在学校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间18.5平方米的办公室。”魏杰感叹道,虽然那时还未真正入驻上海理工科技园,但科技园已经从工商注册、税务缴纳等各个流程给予了自己“从0到1的指导”。

  “科技园招商处的负责人像老师一样指导我们,并且领着我们去办理创业初期的各种手续。”魏杰说,刚毕业的学生就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科技园提供的众创空间,就是为了对上海理工大学师生的创新创业做好承接和落地,为初创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服务。这样细致点滴的服务让刚走出校园的他感到特别贴心。

  2008年,上海理工科技园装修完工开园,精智也正式搬入,“从18.5平方米一下子搬进了80平方米的办公室,觉得好宽敞。”回想起那一天,魏杰的嘴角不自觉上扬。7个工位,1间会议室,1间储藏室,起步两年的精智在当时已经是小型企业的规模了。同时,作为小型创业企业,精智享受到了科技园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

  如今,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培育上海理工大学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上海理工科技园建立了“园区+校区”联动机制,不仅打造精品创业讲座,还成立了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免费办公空间和孵化服务。

  “回望风雨17年,上海理工科技园给了我全方位的安全感。”魏杰说,公司从汽车零配件加工到如今的“全球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服务商”,离不开上海理工科技园的一路相伴。例如:帮助精智享受蕞新退税政策、助力精智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做强大后盾、提供“零距离”服务,协助精智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需求。

  “现在虽然租赁脱钩了,但是我们的注册地一直都在上海理工科技园,精智和上海理工科技园之间依然保持频繁互动。”魏杰说,自己心怀感恩,愿意把公司的一切资源向上海理工科技园全线打开。

  在上海理工科技园,成功的创业故事遍地都是。截至2022年底,累计入驻企业1490家,其中高校关联学生、教师创业及合作企业高达500家以上。

  上海理工科技园秉持“科技创新 自强自立”的使命,努力“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园”,坚持“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总体定位,聚焦上海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以上海理工大学优势学科为导向,打造以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装备、光电仪器、生物医学工程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园区产业集聚度达70-80%,涌现出以精智、华之邦、毕得、观合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带动唐泽、达琪、优熠、昂林等创业后起之秀,逐步在科技园及周边形成了“大象起舞、蚂蚁雄兵”的产业生态。

  要服务好这支庞大的创新创业队伍、做好科技引擎并不容易,用上海理工科技园总经理李双全的话来说,“我们是为企业提供服务,不是管理领导的身份。”为了增进园区和企业,以及企业相互之间的凝聚力,园区特意在入门处引入了长海路街道的睦邻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建造了“上海理工科技园党群服务站”,至今已经设立了16个党支部,各种党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书法、瑜伽等活动十分受园区白领们的喜爱,也为科技园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增添了润滑度。

  在魏杰看来,“对上海理工大学有感情的负责人,才能把上理的基因带入科技园,才能更好得和园区企业进行对接。”上海理工科技园总经理李双全正是上理学子,2022年,他放弃了央企的正处级岗位,毅然选择了科技园的市场化岗位,不仅是受到了母校的感召,更是带着自己的理想抱负。

  “过去的工作经历让我感觉到当下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有一些瓶颈,希望跳出体制的约束,在上海理工科技园更好的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做的更实、更符合市场的预期。”李双全告诉记者,这是他来到这里的使命。

  以高校资源为依托,把研发作为产业来做,把技术作为商品来做,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孵化转化……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未来的路,还很广阔。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探秘科技创新解析就业密码——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深入合肥中国视界产业园区调研

探秘科技创新解析就业密码——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深入合肥中国视界产业园区调研

  2024年7月9日,为了进一步深入对新时代智能科技的了解,安徽财经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卧虎藏龙队在冯广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合肥中国视界进行实践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在中国视界科技馆和产业园参观,观摩科技成果,开展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等信息。   图为安徽财经大学卧虎藏龙队在校门口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参观体...

新增面积3505万平方米!蜀山区科创载体项目又有新进展

新增面积3505万平方米!蜀山区科创载体项目又有新进展

  新闻快线万平方米!蜀山区科创载体项目又有新进展   2024-08-23 16:28:27   科创载体是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蜀山区勇当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标杆,建载体,聚资源,引人才,优环境,强产业到2027年,“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载体力争达到“3030”目标,即建成3...

河南省又添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两所高校!

河南省又添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两所高校!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河南省又添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这两所高校!   我知道,你在渴望清北名校生的金字招牌;   我懂得,你在期待口碑与生源的双重收获;   你的愿望与希冀,找我,帮你变成现实!   近日...

科大硅谷正在崛起全球创新中心!

科大硅谷正在崛起全球创新中心!

  Play Video如今,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凝聚磅礴的奋进力量。作为发展大省,安徽时不我待,加速创新驱动,贡献“皖力”。其中,一个全球创新中心——“科大硅谷”,惊艳崛起。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安徽坚持“向上”,立志“后来居上”。2022年,安徽省政府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汇聚世界创新力量,打造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和...

蚌埠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蚌埠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蚌埠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面积约52.49亩。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园区资料更新/展现形式升级请联系:   升级后园区示例请查看:...

蚌埠地税局举办“发挥税收职能服务供给侧改革”特别节目

蚌埠地税局举办“发挥税收职能服务供给侧改革”特别节目

  蚌埠地税局举办“发挥税收职能服务供给侧改革”特别节目   发布时间:2016-06-22 15:03:01   近日,蚌埠市地税局联合市《政风行风热线》栏目来到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围绕“发挥税收职能服务供给侧改革”主题,举行进园区企业特别节目,为30余家中小微企业   近日,蚌埠市地税局联合市《政风行风热线》栏目...

蚌埠高新区:“五个一”模式全力推进新型显示小镇建设

蚌埠高新区:“五个一”模式全力推进新型显示小镇建设

  今年来,蚌埠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建设新型显示小镇为突破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引擎,推动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2019年,新型显示小镇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8亿元,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显示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各环节加速集聚,涵盖硅砂加工、高强度盖板玻璃、超薄触控玻璃-ITO导电膜、玻璃盖板、触摸屏、显示模...

蚌埠:政府搭台 校企牵手 并肩融入长三角

蚌埠:政府搭台 校企牵手 并肩融入长三角

  据蚌埠日报消息 企业与科研院所牵手,背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所在。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一极,蚌埠市不仅培育了为数众多的科技型企业,也一直将产学研合作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长三角地区集聚了全国数量蕞多、水平蕞高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而“面向”长三角的蚌埠,也将目光越来越多聚焦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强化机制,主动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