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
19.91平方公里,其中禹会区面积为4.12平方公里,按照功能相对集聚的原则,包含四大功能区,分别为:港口物流区0.66平方公里、跨境商品交易区1.275平方公里、现代服务区(研发创新区)0.49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1.695平方公里。
禹会区与省港航集团进行深入对接,协调推进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升级建设及我区范围内三线船闸建设、安全环保大港口建设等实质性工作。新港物流园二期可研报告,方案设计已完成,待审批。正在办理617亩土地招拍出让手续。争取2021年集装箱突破10万标箱目标。
禹会区赴先进地区学习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和管理运营情况,借鉴有益经验,起草《蚌埠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方案》,优化跨境电商产业园各区域功能,科学布局。谋划打造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连锁化、低成本”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引进聚品国际、宏坤绿道等带动效应大的跨境电商项目。目前海关总署在全国22个城市开展了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蚌埠市尚未在范围内,可重点推动B2C模式9610、1210业务开展。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削减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同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动“照后减证”,将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由194项压缩到183项,加快简化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举措,率先确保自贸区内全覆盖。推进“双告知一承诺”制度,在管辖机关中增加禹会区市场局自贸片区(长青所)、(大庆所),将禹会区内自贸区企业调整在内,并制定禹会区市场局自贸区数据报送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发展数据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用。健全自贸区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精简材料,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已上报调整精简取消316项申请材料,占原申请材料总数的62%,
成功引进深圳帝晶、上海众新、安徽轩纬等企业落户发展,预计2021年新增进出口额1亿美元。中粮科技集团业务吸引我区,预计今年新增进出口额2亿美元。外向型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化专业招商机构、政府购买社会招商服务的新路径,依托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和招商经纪人,不断提高招商质量、扩大招商效果。目前已与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龙商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推荐高质量项目对接30余个,引入亿元以上项目2个。
自贸区挂牌当日,禹会片区首批总投资40.5亿元的4个项目签约、首批3个入驻注册企业颁证,“开业即开张”,实现“开门红”。。202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35%,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家。2021年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59亿美元,同比增长68%。截至8月13日,新增注册企业541户,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5个,累计投资总额149.6亿元。自贸区招商中心展厅投入使用。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16.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鑫富华电子、中科大禹等11家企业入驻。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智能显示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基本竣工,贵恩电子、顺隆光电、冠霖科技等一批企业即将入驻。兴华路项目开工建设,G3高速出入口投入使用。
积极开展“1111”人才引育工程,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近60人,4人入选蚌埠首批“大禹英才”,占全市20%。
依托安徽商学院、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专业教育团队力量,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蚌埠片区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利用认定的大师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安克礼双元制培训机构,定期举办研讨会,加强企业与高层次技师智力交流合作,并对相关行业专业技师进行指导、提升专业能力。构筑起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吸引各类人才加速集聚。
比照蚌埠片区建设方案,结合禹会区实际,完善蚌埠禹会片区组织架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外事局,负责日常工作。研究起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禹会片区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拟定《禹会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送审稿)》167项,明确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禹会片区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拟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禹会片区2021年工作要点(送审稿)》,禹会片区建设工作清单4项,禹会片区承接省级经济社会管理赋权事项(头部批)85项。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