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68号重点提案的答复
003030301 /202009-00045
市发展改革委(市粮食和储备局)
文号:
蚌发改工高〔2020〕336 号
名称:
关于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68号重点提案的答复
003030301 /202009-00045
名称:
关于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68号重点提案的答复
文号:
蚌发改工高〔2020〕336 号
关于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68号重点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9-28 11:53
来源: 市发展改革委(市粮食和储备局)
构建产业链分工合作新机制,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发挥蚌埠交通区位优势,激活蚌埠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开放度,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贵单位“关于构建产业链分工合作新机制,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打通融入渠道。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国家战略,安徽省全域纳入规划范围,蚌埠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一体化发展进程。2019 年 10 月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11 月整体纳入合肥都市圈,明确了“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的发展思路,打通了直接对话长三角核心区的平台。
二是强化融入设施。立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定位,开辟淮河干流首条外贸航线,开通“蚌西欧”班列,货运贯穿德国汉堡、意大利米兰等“一带一路”沿线 个城市。谋划推进蚌滁宁城际铁路,打通南下滁宁、连接苏沪的快速通道。发挥淮河黄金水道作用,提升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口岸发展平台,开通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铁海联运班列,2016-2019 年,蚌埠口岸及出口货量累计 330.8 万吨,增长 19%,进出口标准集装箱累计 41049TEU,增长 37%。
三是加快承接步伐。瞄准长三角中心区重点城市,派驻招商小组驻上海 16 个区以及杭州等地定点招商,围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重点产业,成立专题招商小组,编制招商导航图、目标企业指导目录,成功举办蚌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蚌埠(杭州)电商合作恳谈会、蚌埠禹会•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合作对接会等专题招商对接活动。响应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要求,签约落地鹏欣农副产品生加工及屠宰冷链、上海新微电子信息产业园等 27 个项目。2019 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中,长三角区域项目 62 个,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全市 6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入驻企业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企业个数达到 663 家,较 2018 年净增 61 家。
四是落实融入任务。落实长三角国家规划纲要中的蚌埠任务,依托中粮生化建设长三角区域燃料乙醇生产基地,目前车用乙醇汽油已在苏北使用,正在逐步拓展上海、浙江市场,2019年销售燃料乙醇 100 多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发挥三县商品粮大县的资源优势,推进新希望生猪产业一体化、牧原养殖等项目,加强对糯稻、奶制品等优质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入选省头部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五是打造转移平台。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深化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宁波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目前已有 17 项科技成果来蚌转化。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上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与浙江大学共建技术转移蚌埠站、与飞天众智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共建蚌埠分站,拓展我市与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渠道,加速科技成果流入。
六是强化人才引进。组建院士工作站,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姜德生、欧阳平凯等两院院士合作,推动我市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对长江经济带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力度,支持人才团队携带成果在蚌创业,几年来共引入李云政、赵战军等23 支团队,集聚各类高端人才 300 余名。推进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强化科技成果引进,深化核心技术攻关,已有 23 家企业与中科院系统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虽然我市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看,还存在转移产业层次不高、承接主体对象不明、承接项目数量不多等问题。为此,我们将按照提案建议,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承接主体。结合“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区一品、特色发展的原则,明确各县区开发区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怀远县开发区重点发展陶瓷材料产业、五河县开发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固镇县开发区重点发展聚乳酸产业、蚌山区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龙子湖区工贸园重点发展特种玻璃产业、禹会区工业园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高新区重点发展 5G通信产业、经开区重点发展微电子产业。
二是打造承接平台。以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契机,对全市开发区和产业转移集聚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明确各园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产业趋同,强化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协同。深入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和提档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固镇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及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密开发区公交班次,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基础设施欠账,适度提高配套用地标准,适度超前谋划生产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强化生活功能配套设施,提升优化商务功能配套设施,加速现有开发区的转型升级。
三是创新融入机制。深入研究苏滁产业园等发展势头较好的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建设经验,推进高新区与淮上经济开发区、固镇经济开发区与沫河口园区等产业耦合度高的开发区组团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深化与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临港集团、江苏上海商会等现有与沪苏浙知名高校、龙头企业、商会的合作基础,重新建立与上海市静安区等结对友好城市的共建关系,采取园中园、共建托管等方式开展合作,尽快实现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取得突破。集中区围绕主导产业,坚持精准招商,主动对接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参照发达地区经验,结合发展实际,探索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依法依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更加灵活有效的招商激励政策。充分利用云招商、云签约模式,线上线下全面发力,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加快实现新突破。
四是壮大产业集群。立足 1+5+N的承载平台,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开发区转型升级、战新基地建设、新基建、新城区建设等重点任务有机结合,明确各板块功能。蚌埠高新区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平台优势,提升核心承载区功能,进一步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全力打造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个重大基地,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蚌埠经济开发区要推进与上海临港、江苏润恒合作,建设皖北首个上海临港(蚌埠)示范园区及蚌埠临港产业园(上海)合作中心。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要依托科创产业园、沫河口精细化工集聚区双平台齐发力,打造硅基、高端医药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开发区要充分发挥绿色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合力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同时围绕特色首位产业,重点推进生物基、汽车零部件、纺织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五是整合创新资源。围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坚持以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服务基础创新为目标,打造立体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平台赋予的先行先试活力,贯彻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聚焦科技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中心、要素交易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载体建设,深化与张江科技城、浙大科技园等长三角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紧密合作,促进长三角区域科技成果在蚌孵化和产业化,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六是优化承接环境。深刻认识皖北地区(特别是皖北区域中心城市)通过挖潜自身创新资源优势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积极意义。依靠技术创新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效应,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借助技术创新重塑引领皖北振兴的新兴产业体系,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积极呼吁国家和省级层面比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建立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规划体系,制定承接方案,出台集聚区发展条例,建立健全集聚区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等政策体系。推进集聚区亩均效益改革,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快僵尸企业出清,降低集聚区建设的要素配置成本,优化土地综合利用率,保障长三角区矛优质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落地。
七是推进自贸区建设。差别化和特色化探索自贸区制度创新,在科研和技术服务、电信、教育等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简化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程序。”“鼓励自贸试验区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自贸区或将为企业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资服务,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便利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自贸区金融机构可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蕞优惠、蕞便捷的本外币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丰富跨境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加速发展的蚌埠需要各方面协力推进,感谢贵单位对蚌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竭诚希望贵单位继续围绕推进蚌埠加速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联 系 人:蚌埠市发改委 张国威
2020 年 9 月 28 日
主办单位: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蚌埠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蚌埠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市政府院内
网站标识码:3403000006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