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自贸区建设跑出绿色创新“加速度”
日消息(记者汪称)春日暖阳,微风徐徐。位于淮河流域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着眼于“带动沿淮、辐射皖北”,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自去年揭牌以来,蚌埠片区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新增注册企业637家,对比今年年初,增长200%以上。已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540.8亿元,远超蚌埠市平均水平。“蚌埠市副市长、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兼)陈忠卫介绍说。
目前,硅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凯盛集团投资40亿元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丰原集团投资48.8亿元的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等一批项目均已启动,硅基“三链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去年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揭牌后,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办事更加便捷、融入长三角更加方便,片区在帮助我们畅通产业链、招才引智和金融扶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蚌埠玻璃工业设计副院长、凯盛科技公司董事长夏宁说。
据了解,蚌埠片区多次深入企业征集发展诉求,围绕硅基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入鸿程光电智能显示终端、苏州亿光源背光模组应用热压导光板项目,开工凯盛科技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初步形成了新型显示、先进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全产业链体系,破解了产业链企业不完整的难题,弥补了企业发展中的上下游企业衔接需要。
近年来,蚌埠接连取得了超薄电子触控玻璃连续刷新世界纪录,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正式下线,制成中国首片铜铟镓硒薄太阳能高效模组、30微米柔性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全面掌握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等创新成果。创新,正在成为蚌埠发展日益倚重的核心竞争力。
聚乳酸纤维。(央广网记者 汪称 摄)
“我手上拿的这团很像棉制品的纤维是我们丰原集团重点打造的生物新材料聚乳酸纤维,是丰原集团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开发,已全面掌握核心技术的重大工艺发明专利。”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将聚乳酸纤维展示给记者。
据了解,丰原集团是国家唯一一家可以以玉米等粮食作物及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聚乳酸切片的企业,并且自主拥有中国头部条、目前国内项目体量蕞大的规模化全产业链一体化聚乳酸生产线。
“蚌埠片区揭牌之前,公司报关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报关完成,大量缩短了进出口时间,为我们企业节省了很大成本,并且提高了进出口效率。”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说。
聚乳酸卫生用品。(央广网记者 汪称 摄)
未来五至十年,丰原集团将大力发展生物新材料聚乳酸产品,充分利用聚乳酸环保、无毒、抗菌、阻燃、可降解的特性,在国内打造千万吨级生物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替代传统石油化纤、石油塑料,消灭白色污染,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绿色自贸”目标实现绿色、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发展。
目前,蚌埠片区“数字自贸”建设,将以建设城市大脑为载体,通过数字赋能,推进蚌埠片区城市管理数字化,用数据优化和服务城市治理,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以构建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行片区营商环境数字化,从项目招商到企业开办再到经营上市,对片区内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以搭建蚌埠创新馆为抓手,推广“政产学研长用金”体系科技创新数字化,引入数字化服务机构,建立数字金融中心和法律中心,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
蚌埠片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打造“数字自贸“和绿色自贸”为建设目标,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要求,形成一批具有“蚌埠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