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领跑皖北、驰骋“泛长三角”
记者:又是一年春来到,蛰居了一冬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踏青、出游。近年来,安徽省蚌埠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全市包括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出版印刷、艺术品业、传媒广告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风生水起。在这里,请白市长具体介绍下蚌埠市文化产业的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蚌埠市有哪些好玩好去的地方?
白金明:昔日,蚌埠人邀请外地人到家里来玩时,似乎除了龙子湖和张公山公园,便没什么值得去的地方。现在,春天来了,大家可以到蚌埠花鼓灯嘉年华玩心跳、体验高科技,花博园漫步,赏百花齐放、观世间奇石。未来,这条线路将更加丰富。大禹文化园、大明文化园,玉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原汁原味展示三峡、福建和皖南古代建筑群落韵味的湖上升明月
在2012年蚌埠市的“一节三会”上,蚌埠文化产业首次作为独立板块亮相,30亿元的项目成功签约,收获颇丰。签约10个文化产业项目中,大禹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开发项目、汤和文化公园、世纪阳光大本营拍摄基地、花鼓灯嘉年华二期等8个签约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6.75亿元。
事实上,蚌埠更有17个项目入选《2012安徽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并在两会期间进行集中推介,项目投资总额150.0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13.04亿元人民币,增长305.51%。推介项目涉及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出版印刷、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
《蚌埠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成为新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做皖北文化产业兴起的领跑者、“泛长三角”文化产业重要基地。
记者:听了白市长的介绍,相信很多人都对蚌埠心向往之。罗马不是一日之功,在蚌埠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也有不少的艰难,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吧?
白金明:蚌埠古为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中心、兵家要地,近现代为区域交通枢纽、全国商贸重镇,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则几乎是一纸空白,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为此,数年前,蚌埠便展开文化产业调查统计,摸清家底,建立全市文化产业数据库,扎实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双墩一号墓和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入选2008、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蚌埠市的文化产业整理收获颇丰。
丰富的文化资源奠定产业发展坚实的基础;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带来产业发展必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相继出台的政策措施勾勒出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加之,文化产业低消耗、高产出、渗透性强等特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文化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撑起蚌埠经济发展又一片天地。
兵马未动,规划先行。蚌埠市市委、市政府出台《蚌埠市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蚌埠市“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关于加快发展蚌埠市文化产业的报告》等若干文件,为全市文化产业指明方向,明确提出“一轴、两核、三圈、四片”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记者:文化产业中,文化旅游产业尤其热门,蚌埠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实例吗?
白金明:具体到文化旅游产业,蚌埠市的花鼓灯嘉年华是其中一个亮点。自去年开门迎客以来,一直是蚌埠市又一旅游热点。而其中蕞有价值的启示,就是在文化产业培育过程中,要深挖资源培育特色品牌,本土文化+商业运作是有效的运作途径。
花鼓灯是蚌埠市一项民间艺术,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实,民间的花鼓灯表演并不见得人人都喜欢,尤其是年青人,已经很是陌生。然而融合了本土民间文化和现代游乐设施的花鼓灯嘉年华大型游乐场却人气高涨,这正是本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带来的意想不到的魅力,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嬗变的必经之路。以蚌埠的历史为主线,以花鼓灯为轴,将蚌埠城市的发展融入其中,真是实现“叫好又叫座”。
落户蚌埠的水木易卡通,创作的百集儿童卡通剧集《珠城漫游记》,正以动漫形式全景呈现蚌埠人文特征,下步更欲将大禹治水、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制作成动画片对外传播。
依托东西芦山自然生态资源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大明文化产业园,正基于蚌埠大明文化;利用禹墟、荆涂二山等丰富自然资源的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正基于蚌埠大禹文化遗存;建设中的光彩玉器文化城,体现的正是蚌埠多年积淀的玉文化。
记者: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很多地方在找项目,找创意,蚌埠市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有什么优势和定位呢?又有哪些相应的决策和举措?
白金明:2011,高速铁路呼啸而来,续写蚌埠与铁路的百年情缘。高铁开通实现了千里京沪一日还,蚌埠一跃成为长三角地区资源和产业转移的商家“要塞”,同时也带来文化服务业、物流业、新型农业以及旅游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便利。
花鼓灯嘉年华、光彩玉器文化城、正东玉器、百乐门、湖上升明月、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大禹文化旅游中心区、金鹰、星宇一个个或已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或项目库中正在谋划的文化产业项目,无一例外透露着同一个信息:蚌埠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蚌埠有信心不但把文化产业做成本市新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蚌埠市更要做皖北文化产业兴起的领跑者、“泛长三角”文化产业重要基地。
蚌埠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文化产业的内涵是文化、外在是产业、载体是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蚌埠将继续全力以赴地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扶持产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拉伸做强文化产业链。推进省“861”和市“3461”行动计划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并吸引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形式,来蚌从事文化产业开发。推动科技成果更多地应用到文化产业之中,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另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市场建设,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引导高端文化企业、创新人才和风险资本的集聚。
点亮文化大版图,提升城市新品位。文化产业版图上,一个引爆点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蚌埠需要能串起来的引爆点,发挥大项目的集群效应。我们蚌埠市希望借着今春的东风,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再次如春雷般响声振彻寰宇,不负领跑皖北文化产业的使命。(来源:来源:安徽省蚌埠市市委宣传部通讯员荀异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