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智计划”建立海智工作基地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实施“海智计划” 建立海智工作基地 发挥人才智力优势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可能大部分同志还不太清楚“海智计划”、“海智工作基地”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什么是“海智计划”、“海智工作基地”
“海智计划”,是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简称。其组织领导机构如下:
支持单位:中组部人才局,国家人社部专技司。
领导机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领导小组。
监督机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专家委员会。
执行机构: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海智办。设在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
“海智计划”,是2003年由中国科协和35个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发起,于2004年2月启动实施的。目前,已有83家海外科技团体的1036名海智专家参与“海智计划”工作。
“海智计划”的宗旨是,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海外科技团体的优势和主体作用,吸引和组织海外科技工作者,通过专题研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创新、中介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合作原则是,本着“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遵循“平等、互利、开放、务实”的原则开展合作。
海智工作基地,是中国科协审批挂牌,在地级以上城市建立的具体组织实施“海智计划”的工作机构。2010年前全国只有6个海智工作基地,近两年迅猛发展,已建23个海智工作基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和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还属于空白。
2009年2个(安徽,江苏常州)
2011年9个(江苏苏州,江苏无锡,浙江绍兴,浙江宁波,浙江杭州,江苏张家港,江苏南通,江西,吉林吉林)
2012年8个(江苏扬州,辽宁沈阳,安徽蚌埠,安徽芜湖,福建福州,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杨浦,贵州)
二、为什么要建立“海智工作基地”
1.建立“海智工作基地”是中国科协的部署要求。
上周中国科协在贵州举办“中国科协2012年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暨联席会议”,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东红,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张勤亲自参加会议,提出要“建家交友”,积极推进海智工作基地建设。
市科协领导非常重视海智工作基地建设,刘主席带队参会并亲自向中国科协海智办领导汇报筹建基地事项,雷书记在会前、会后都详细交待、了解情况。
2.建立“海智工作基地”是为全市工作大局服务的需要。
全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推进大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部署,实施“海智计划”,建设海智工作基地,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建立“海智工作基地”是市科协作为全市引才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
我市正在实施“5150引才倍增计划”,推进“齐鲁人才特区”建设。全市科协系统要以“海智计划”为平台,积极发挥大团体优势,积极协调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三、建立“海智工作基地”的初步设想
1.要调研论证建立“海智工作基地”的基本架构。
经了解,已建基地主要有两种模式:
初步考虑,我们可采取“基地+工作站”的模式。向中国科协申报的基地建在高新区,之前已与高新区领导预先沟通。之后,可在其他园区或区县科协建我们自己的海智工作站。
建议,可到不同模式的己建“海智工作基地”的城市考察调研一下,再做决定。
2.抓紧准备申报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的有关资料。
今年3月份,中国科协下发了《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申报和管理办法》,明确了申报的条件、程序、要求。我们将在学习调研已建海智基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高新区,抓紧准备申报的有关资料。
3.建立完善海智人才、项目信息库,拓展信息渠道。
近几年,我们已收集了近150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近三年来的“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目录”,都在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网站和《中日新报》等海外媒体发布。
上周参加“中国科协2012年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暨联席会议”带回60多名海智专家的近80个海智计划项目,我们计划将挂到市科协网站上,发给区县科协、企业科协、学会和园区。我们将尽力沟通协调,牵线搭桥,争取能够对接上部分项目。
4.协调组织开展人才、项目交流对接活动。
协同有关部门、区县科协、园区、企业,继续搞好海智专家来济考察、技术项目合作洽谈的协调保障,举荐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申报“5150引才倍增计划”,协调引进海内外人才智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要争取将“海智工作基地”建设做成全省科协的品牌工作。
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