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塑蚌埠”安徽蚌埠打造生物基全产业链
“我们每天出口件数大概在三百到四百件,其中我们自行封装的邮件已达到了100%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龙子湖营业部,快递小哥正在封装快件。中国邮政蚌埠分公司龙子湖区营业部经理王荣对记者表示,他们使用的可降解材料的包装已占三分之二以上。据介绍,这种可降解快递袋由一种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制成,由蚌埠天成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攻关,填补了生物基新材料改性领域技术空白,该公司是国家小巨人企业,是安徽省绿色工厂。
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是安徽蚌埠建设“无塑蚌埠”的一个注脚。“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蚌埠市坚持原始创新、生态优先、绿色先行,大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积极推广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制品,建设“中国硅谷无塑蚌埠”,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蚌埠方案。
据蚌埠市发改委推广生物基新材料制品办公室主任许海涛介绍,蚌埠市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借势发力。通过技术研发突破卡脖子瓶颈,明确了重点发展“四聚一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世界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之都的目标,预计到2021年底可实现40万吨聚乳酸的年产能。“十四五”期间将开启百万吨级聚乳酸产业化进程,同时在应用端通过延伸拓展产业上下游链条,推进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包装制品、纺织服装、家具用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已经开发出服装、包装袋、餐饮具、农地膜等200余种下游应用产品,蚌埠生产的生物可降解餐具已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用品。
目前,在蚌埠固镇县集聚5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20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安徽丰原集团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基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生物可降解餐具供应商。到2025年,蚌埠市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聚乳酸产业规模将达到180万吨,替代石油基塑料减少原油生产540万吨,相当于标煤774万吨,助力全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90万吨。到2030年,蚌埠市固镇县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将形成超万亿元GDP经济规模,将成为全球蕞大的维生素产业和生物新材料产业基地。
安徽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勇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日均可生产聚乳酸环保口罩50万片,这种产品具有亲肤透气、可降解特点。我们利用聚乳酸原料制成成品,延长了产业链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门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继续生产以聚乳酸为原料的产品,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取得公司经济和环保双收益。”
蚌埠富力万达嘉华酒店食品安全监理徐喜超介绍,在该酒店,一系列打包产品都是使用纸质的,杜绝塑料制品。这样可以更好保护环境,也减少了污染的排放。
今年3月1日,蚌埠市出台“禁塑令”“限塑令”,建设“无塑蚌埠”,成为安徽省头部个“禁塑”城市。眼下,蚌埠市区各大商超已全面启用可降解塑料袋。蚌埠市蚌山区市场局办公室主任朱应春介绍,蚌埠市要求企业使用0.025毫米以上的可降解塑料袋。同时要求企业到2021年底必须全部禁止使用塑料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打包袋。
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告诉记者,现在丰原集团5万吨的聚乳酸的生产线万吨的聚乳酸将会投产。这条线的投产,标志着整个安徽丰原集团百万吨的聚乳酸新材料项目将正式打通,为蚌埠市提供了无塑蚌埠坚实的基础。目前安徽丰原集团和长三角地区企业主动对接,包括上海的新材料协会、浙江和江苏的大型企业。对接未来生物基产业的下游应用,替代纤维和塑料制品。安徽丰原集团在蚌埠做出上游原料,并把下游的大型企业全部招商到蚌埠,在蚌埠打造生物基材料生态发展的典范,由无塑蚌埠给未来无塑奥运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为未来的无塑中国提供方案。
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