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原创展览入选!
九里十八岗——蚌埠早期文明考古成果展
第六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
为促进全省博物馆推出更多陈列展览精品,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2023年4月,安徽省文物局组织举办第六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
活动共选送项目50余个,通过现场陈述,对展览特点、亮点进行深度解读推介;经展陈内容、展陈形式、宣传成效、安保措施等,进行综合评定,形成专家评审意见,蕞终推出第六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包括1个特别展览、10个精品展览、17个优秀展览。
本届推介活动参评展览数量、质量比往届有较大幅度提升,涵盖国有综合博物馆、国有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实现省、市、县馆三级联动,各类博物馆同台竞技,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喜人局面。展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主题鲜明。通过推介,促进馆藏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九里十八岗”是蚌埠当地居民对沿淮分布的十八个大小岗地的俗称。在此范围内有着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而下的诸多遗存。20世纪70年代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勾勒出一条相对完整的地区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展览选取“九里十八岗”具有代表性的蚌埠双墩遗址、钟离君柏墓、黑虎岗墓葬群等,分为“淮畔曙光 文明初现”“夷人东来 拓土生根”“楚风东渐 合归一统”3部分, 对“九里十八岗”的地理概念、考古遗存情况和这一区域早期的自然环境作了交代,意在为观众厘清展览内容所涉及的时空背景,形成对“九里十八岗”独特性的认识。
九里十八岗——蚌埠早期文明考古成果展
内分“发现双墩”“族群印记”“远古神思”三个小标题,以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为起始,将双墩文化的先民、生业、器物制造、精神信仰进行解构。
时间范围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末期,内容涵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春秋钟离国的相关遗存,紧紧围绕“东夷与淮夷”这一概念,观众可以了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周时期蚌埠地区的文化面貌。
以黑虎岗墓葬群的葬制葬俗、随葬器物为着眼点,通过战国墓中所体现的楚文化和汉墓中所体现的楚风汉俗,折射出东周中晚期楚国对江淮的控制,以及淮河流域在秦汉大一统的背景下,文化习俗上楚启汉风,楚地终归汉制的历史发展规律。
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蚌埠自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至汉末的历史轨迹,将淮河流域早期文明以更直观、更易理解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整个展览立足考古,是对蚌埠地区考古工作的集中展示和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本区域文明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意在深化公众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对考古工作的认识与热爱。累计接待线万人次,线万人次。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