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蚌埠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高新区30年巡礼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蚌埠高新区打造新时代五大发展的千亿高新

admin7个月前 (09-26)蚌埠产业信息37

  原标题:高新区30年巡礼 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蚌埠高新区打造新时代五大发展的千亿高新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头部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由此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了弘扬艰苦奋斗、推进改革、创新引领的高新区精神,总结宣传30年来各地涌现的高新区建设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高新区事业更上一个台阶。@锐科技 特开设“高新区发展30年”专栏,将分期刊载各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作经验,今天推出第四十三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蚌埠高新区打造新时代五大发展的千亿高新》。

  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蚌埠高新区打造新时代五大发展的千亿高新

  淮畔明珠——蚌埠高新区,1994年4月成立时还是一片荒地,而现在,不仅成为蚌埠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更成为蚌埠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2010年11月,蚌埠高新区晋升“国家队”。2016年6月,蚌埠高新区与合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如今的蚌埠高新区正坚定聚焦“新时代五大发展千亿高新”的阶段性目标,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开放合作、产城融合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的“千亿高新”。

  2017年,是蚌埠高新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蚌埠高新区产业创新引领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

  这一年,蚌埠高新区建成了中科(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和蚌埠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园区企业环球药业完成的“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凯盛科技建成国内首条具有德国工业4.0水平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生产出中国头部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模组,填补国内空白……

  一系列的创新引领结出了累累硕果。目前,蚌埠高新区已形成以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为主,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4+N”产业发展体系。

  以凯盛光伏、豪威科技、凯盛科技、国显科技、方兴光电、创思特云屏、大富光电、华益导电膜、德豪光电等企业为龙头的硅基新材料产业获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型显示、太阳能电池、LED照明、玻璃新材料四条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基本形成。

  以大富工业智能机器人、中建材的埃蒙特机器人、中科电力的智能大型变压器、柳工的起重机和多功能高空作业车、中集安瑞科的压缩机、昊方机电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艾尼科环保设备、普源分离机械等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蚌埠市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以中电科40所、中电科41所、依爱消防电子、双环集团、昌盛电子、科达自动化、泛海医疗、航天生物为代表的电子元件集群,传感器集群,安防、医疗、光通信特色电子元器件等三大集群获批蚌埠市电子元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基地。

  以丰原利康、环球药业、航天生物、火鹤药业、众禾药业、精诚徽药、奥弗微创、泛海医疗、济全生物、德品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发展。

  同时,一批招商项目正在落地生根。近年来,蚌埠高新区坚持招大引强,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引进了总投资100亿元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66亿元的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凯盛集团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豪威电子白板、总投资30亿元的科翔电子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幸会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近百个。

  在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名单中,蚌埠高新区榜上有名。

  中科电力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企业,2014年进驻蚌埠高新区。进驻当年,中科电力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依靠通用电气设备销售实现收入2亿元。在蚌埠高新区的牵线搭桥下,该企业与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开展广泛技术交流和合作,短短4年时间便取得96项专利,且每年都有10多个新产品面市。 2016年、2017年分别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

  这仅仅是蚌埠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蚌埠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每年设立1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园区创新创业实施办法》,通过“先贷后评再股”扶持模式,培育了大富光电、中科电力、配天机器人、玻璃微珠、方兴光电等5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数量占蚌埠市的60%。建设了中科(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和中电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大富光电OLED产业专项、中电科41所5G通信核心器及测试仪器获安徽省“三重一创”重大专项支持。中电科41所、华益导电膜、环球药业等企业的创新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目前,蚌埠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5家,总数占蚌埠市5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5.5件,远高于蚌埠市8.9件的平均值。建成了国家级科研单位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创新服务平台各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安徽省创新平台80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院士工作站2个。

  徜徉在蚌埠高新区,不经意间就感受到科技创新兴园的浓厚气息。“创新驱动,产业报国”不仅体现在标语中和口号上,更落实在一个个具体行动中。

  作为创新的头部资源,蚌埠高新区非常注重人才引育集聚。

  近年来,蚌埠高新区深入实行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计划,逐步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引才机制,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柔性引才新模式。

  目前,蚌埠高新区已引进山东淄博佳固环保设备联合中科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葛昌纯在园区建设特种陶瓷与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碳化硅陶瓷系列制品项目。引进中科院院士刘文清与安徽航天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设立光电子医疗器械院士工作站。牵头中科电力集团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对接,成立院士工作站。

  与此同时,蚌埠高新区注重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培育,扩充创业生力军、增强创新源动力,基本形成了“企业家集聚—产业创新升级—产城融合加快”的良好局面。2017年,蚌埠高新区新增安徽省“特支计划”13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40人;安徽省“115”创新团队6个,蚌埠市“3221”创新团队19个,总量均超过蚌埠市的一半。

  此外,金融助力实体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蚌埠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不断丰富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路径,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促进企业上市挂牌,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股权投资、过桥资金支持、制定企业上市奖励办法等措施,“一企一策”“一对一辅导”,推进企业挂牌上市。2017年,好思家涂料、火鹤药业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目前,蚌埠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至16家,超过蚌埠市一半。4家企业挂牌安徽省“专精特新”板块,数家企业挂牌全国主要股权交易中心。

  同时,蚌埠高新区通过多元融资渠道完成筹融资30亿元。出台《天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成立了2亿元天使基金。组建了蚌埠高新科技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出资3亿元参与德豪润达20亿元增发。兑现各类招商引资政策奖励资金1.3亿元。向11家公司提供过桥资金3亿元。办理股权出质52起、办理动产抵押41起,累计质押融资8亿元。

  二是建立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产业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位于迎宾大道与燕南路交叉口的国家高新区科技金融产业园已经落成,正在积极引进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保险、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入驻科技金融产业园,逐步建立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金融支持体系。

  三是蚌埠高新区积极发挥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平台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高投集团在服务企业发展、助力园区产城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年底,高投集团对21家企业进行了股权投资,其中投资“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合资企业9家,投资额共计约13亿元。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1亿元。参股公司2家,出资4400万元。同时,高投集团通过过桥资金方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1.9亿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此外,高投集团还注重融资模式创新,通过融资租赁、基金、中票、资管计划、短融、超短融和PPN(非公开定向发行)等方式募集资金约47亿元。

  持之以恒抓全面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实体经济,着力培育发展源动力;持之以恒抓改革开放,着力形成发展新优势;持之以恒抓产城融合,着力打造宜居新家园。蚌埠高新区正按照预定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五大发展的千亿高新”。

  抓好创新平台建设。蚌埠高新区把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一号创新平台”,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把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作为“一号转化平台”,在人才高地、创新园地、科普基地的建设上取得关键性突破。把蚌埠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一号孵化平台”,丰富完善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载体。把龙头企业作为主体,新建、升级“一批创新平台”。

  抓好创新人才引育工作。蚌埠高新区将用好1亿元人才基金和5000万元的创新团队扶持基金,持续培养省级创新团队、“3221”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加强与中科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电科集团、海军事关学校等科研院所、驻蚌部队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加强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实施重大产业项目。

  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蚌埠高新区将加快推进OLED重大专项和5G通信核心器/部件重大专项建设和“1+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力争太赫兹重大专项申报成功。持续做大硅基新材料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模,壮大终端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等3条产业链。积极申报电子信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制造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蚌埠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制造”行动,推进凯盛科技、昊方机电等企业智能化改造。借助中国电科 40、41所研发优势,推动军民双向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和支持凯盛工程、安瑞科压缩机等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积极对接消费升级,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安徽著名商标、安徽工业精品、安徽名牌产品。

  蚌埠高新区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行政府雇员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深入推进省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加强劳动关系基础管理、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良好环境等方面探索一套经验。推进招商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全程代办服务,试行承诺制。设立1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多证合一”“先证后照”“证照分离”改革。

  新时代新征程,如今的蚌埠高新区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创新实干,汇聚起同心共筑高新梦的磅礴力量,打造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开创迈向“千亿高新”的新时代。

  来源:科技部火炬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动能

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动能

  走进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的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伴着阵阵机器轰鸣,一个个“生物基”快递袋有序下线。“历经造粒、吹膜、印刷等多个流程,我们生产出的全降解快递袋会在堆肥条件下,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企业负责人谢忠宁感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攻关,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助力。   买设备、购原料,样样都得花钱。缺乏资金支持,那段日子,谢忠宁很是着急。...

四川省密码科创产业园在成都高新区落地授牌21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

四川省密码科创产业园在成都高新区落地授牌21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

  四川经济网讯 (记者 鲍安华 文/图) 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信息保护和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基础,为实现密码产学研用测培优质资源的聚集和融合,12月22日,四川省密码科创产业园授牌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   现场,四川省密码科创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主体印信数安携手首批拟入驻园区的21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并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京东和吉利...

蚌埠打造安徽首个互联网金融示范区

蚌埠打造安徽首个互联网金融示范区

  蚌埠互联网金融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近日在该市蚌山区举行。通过与省内首家中外合资、规模蕞大的融资租赁企业——钰诚集团携手共建,蚌山区积极打造全省首个互联网金融示范区。   结合产业特点,蚌山区积极推动“三网融合”,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全力打造安徽蚌埠互联网金融示范区,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作为全省首家中外合资的融资租赁企业,钰诚集团成为首个共建并入住的示范区...

蚌埠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召开第八期经贸发展主题论坛

蚌埠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召开第八期经贸发展主题论坛

  蚌埠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召开第八期经贸发展主题论坛   2023-05-08 13:33:45   为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提升全局同志业务知识和担当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5月4日,蚌埠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召开第八期经贸发展主题论坛,邀请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主要负责人刘霞作为主讲人,经贸发展局和区工招园办公室全体人员参会。   刘霞围...

近日推进皖北全面振兴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举行18个项目现场签约融资108亿元

近日推进皖北全面振兴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举行18个项目现场签约融资108亿元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要闻   年产540亿斤粮食、年出栏近2000万头生猪,煤炭可采储量超300亿吨……皖北资源丰富,可谓“地上有粮、地下有矿”。如何发挥皖北的资源优势,借力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促进皖北振兴发展?这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撑。9月8日,由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推进皖北全面振兴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在合肥举行,一批项目现场签约。   皖...

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2303925760元

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2303925760元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230392576.0元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30392576.0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号为(2024...

合肥包河经开区一批建设项目计划破土动工

合肥包河经开区一批建设项目计划破土动工

  向“新”而进,提“质”而上。近年来,包河经开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园区集群建设,目前已建成国检中心一期产业园、创新智汇产业园、青网科技园一期、青网科技园二期、互联网产业园等产业园项目5个,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目前,一批项目破土动工。   安徽财经大学合肥高等研究院建设项目(BH11-A-01地块项目)位于包河大道与长春街交口东北角,北侧为规划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