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攻坚起势正当时
5月25日,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举行。
龙子湖“幸福河湖”龙鳞叠水成为蕞新网红景点,吸引很多游人前来打卡。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大河,潮涌淮畔,千帆竞发;这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厚积薄发,大有可为。
秋风送爽、叠翠鎏金,大河两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淮畔珠城活跃着奋进的身影——
近年来,蚌埠市聚焦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市”和现代化幸福蚌埠奋斗目标,坚持“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工作主线,推动蚌埠轻装上阵,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正加快形成。
当前,蚌埠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蓄积、攻坚起势、加快发展的上升期、关键期,拥有科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交通优越、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皖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机遇。
“蚌埠有条件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有底气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创先争优,有能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9月21日召开的蚌埠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蚌埠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
抓创新、上项目、拼经济,蚌埠一路向上,步履不停——
6月23日,蚌埠九州云箭研发的三台“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成功助推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9月13日,中草香料在北交所上市敲钟,蚌埠上市公司达到10家,居全省第五位、皖北头部位;
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2024中国(蚌埠)玻璃产业新技术博览会等重大产业对接活动先后举行,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加速融合;
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全过程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武耀新能源汽车玻璃、怀洪新河灌区等项目加快建设;
六大新兴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开发区“五大攻坚”行动加速推进,蚌山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筹建……
随着项目投资的不断提速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现在的蚌埠,正加快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9月15日是中秋假期的头部天,当天上午,随着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及接线工程、蚌埠头部中学新校区在城市东部同步开工,蚌埠城市“拥河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实施‘靓淮河’工程、建设跨河通道、打造淮河北岸城市组团及核心片区‘三步曲’。”开工仪式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大家阐述了两个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描绘了蚌埠城市“拥河发展”的美好蓝图。
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近年来,蚌埠聚焦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定位,统筹推进城市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6月5日国际环境日,央视新闻以《从“治”到“靓”,观淮河生态之变》报道蚌埠“靓淮河”工程;
滨河南路加快建设,明年春节前可基本贯通,龙子湖水利枢纽建成投用;
五蒙高速、泗蚌高速、宁洛高速蚌明段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
延安路淮河大桥加快建设,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开工建设,黄疃窑淮河大桥前期工作正在推进;
蚌埠滕湖机场航站楼室内装修加速推进,年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S311机场连接线、解放南路至刘府出入口连接线加快建设;
县域发展水平加速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加速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深入推进……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现在的蚌埠,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蚌埠的城市发展历程,一直应开放而生、因改革而兴。改革开放,一直深植于这座城市的基因中。
不久前,蚌埠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成立,成为全省第6个、皖北首个综保区……开放平台的扩容,改革举措的落地,让蚌埠这座老工业基地加速蝶变。
近年来,蚌埠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改革破藩篱、激活力、增动能——
蚌埠不断深化科技体制、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反复论证实施市经开区托管范围变更工作,激发了“二次创业”活力,经开区重回产业发展轨道;“外籍人士医保全覆盖服务保障机制”获评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2023年度制度创新案例,蚌埠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建设试点强市。
开放的蚌埠,孕育着发展的无限活力——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甬蚌合作,宁波前湾—蚌埠高新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1—8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6亿美元,蚌埠港货物吞吐量超1300万吨、增长2.28%,集装箱吞吐量超10万标箱。
营商环境是蚌埠永恒的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蚌埠组建运行市营商环境局,出台实施《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常态化开展亲清有约·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市领导当接线员”等活动,出台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十条举措。上半年,全口径办理各类企业诉求203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在99%以上。目前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超41万户,其中企业近10万户,市场主体满意度连续5个季度居全省前4位。
蚌埠始终把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办好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
文旅产业是民生产业,也是幸福产业。现在的蚌埠,“网红”变“长红”,文旅融合深入发展——
蚌埠深入开展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季系列活动,举办涂山音乐嘉年华、香港中旅首发团来蚌交流会等近百场活动;举办大禹文化宋韵文化传承发展交流会,发布大禹文化蚌埠共识。召开在京蚌埠企业家座谈会、助力幸福蚌埠和文化强市建设恳谈会,成立蚌埠淮河文化保护传承专项基金;扎实推进双墩、禹会村遗址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建设古民居博览园、铁路文化公园等项目。
为民造福是蕞大的政绩。蚌埠着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建好每一项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实施50项民生实事,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7%、6.7%,1—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加快浙大二院安徽医院、上海一院蚌埠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市属四大医疗集团组建运行,1—8月新增安心托幼托位2890个。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蚌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拓展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抓好突出生态问题整改,解决餐饮油烟等老百姓“家门口”突出环境问题1817件;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1—8月新增装机容量207.77兆瓦;成功发行全市首张林业碳票,签发减排量、获银行质押贷款额度均为全省单笔蕞大数额。
风劲帆满海天阔,蚌埠振兴正当时。
如今的蚌埠,正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走在前,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七个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蚌埠新篇章。(文/李 扬 图/陈 昂)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