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留创园助力海归人才扩大创业“朋友圈”

admin1个月前 (05-29)未命名13

  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人员回国发挥作用主要有两个方向,就业和创业。回望2021年,国内许多人才引进新政,放宽落户政策、人才住房、创新创业补贴等多种方式,给留学归国人才带来了实惠,为他们就业和创业实践提供了便利,也免去了不少海归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除此以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打造人才雁阵,构筑科创高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协同发展,助力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的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实施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并强调要“支持地方进一步加快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持续推动省部共建”,向留学人员就业创业释放利好信息。2021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制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和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规范》涵盖了对运营管理机构的条件要求,明确了留创园开展服务的9项通用服务流程及要求,明确了服务的内容、团队入驻、创业培训等具体要求。

  这是《规范》首次对留创园的建设服务提出了推荐性行业标准,对于推动全国留创园向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进一步提高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综合运营能力做出规划。全国各地加快了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步伐,留创园标准化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宣传与洽谈,即留创园自身的宣介活动,让留学人员了解各留创园的基本情况。各留创园应安排专人负责留学人员入园创业的咨询工作。同时,留学人员可以关注各家留创园的宣传介绍,从而进行比较和选择。

  受理申请,即为方便留学人员提出入园申请,留创园需要有自己编制的规范的申请材料格式和申请流程。申请材料应包括留学人员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资料复印件、项目商业计划书等。留创园需要和申请人有明确的受理手续和受理时间的约定。

  评审,即留创园需要组织入园评审委员会对申请入园的留学人员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留学人员身份确认、政策的把握等情况。评审结果应尽快通知申请人,评审未通过的项目,须向申请人详细说明原因。

  签订协议,即留创园应与入园留创企业签订协议。各留创园都有自己编制的入园协议,内容包括入园时间、孵化期限、房间信息、租金价格、双方责任和义务、基本服务等内容。

  制定与确认服务计划,即留创园应与入园企业签订服务计划。留创园需针对入园留创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具有个性化服务内容的计划。服务计划签订期限一般为一年。

  服务实施,即留创园应根据双方制定的服务计划,认真落实执行,并根据留创企业发展情况变化,与留创企业共同商量对服务计划作适当调整与完善。

  阶段服务结束,即留创园与留创企业在孵化、加速、产业化三个发展阶段分别签订的服务合同的结束。

  服务跟踪,即留创园应在留创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创新创业服务开展跟踪工作。包括收集企业对留创园开展服务的反馈;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组织召开内部研讨会;适时进行服务工作总结;进行服务工作评估;提出服务工作改进方案。

  服务改进,即留创园在开展服务的同时,不断根据企业对服务的反馈,提出服务改进方案,并落实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规范》的出台促进了留创园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留学归国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机遇。

  国内很多留学创业园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留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或来华创新创业、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加快海外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海外人才创业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给初创团队以支持。

  在刚刚落幕不久的第22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上,12家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机构获得第四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授牌。它们分别是:

  北京化工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北电力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太仓市科技创业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无锡留学人员创业园、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联工场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济宁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美国际(郑州)创业港。

  截至目前,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分批评价和授牌孵化基地60家。

  前三批共48家孵化基地分布在全国21个省区市,在园留创企业3700余家、留学人员11300余人;累计孵化留创企业近157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0余家,上市挂牌留学人员企业250家;累计吸纳留学人员45600余人,培育引进国家和省市各级创业人才5300余名,其中有750余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另有1200余人次纳入省级人才计划,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等方面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留创园孵化基地竞争力排名

  近日,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从环境条件、运营管理、创业服务、人才集聚、孵化绩效等5个维度对48家基地年度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客观呈现前三批48家孵化基地2020年度整体发展现状和工作成果,同时遴选部分孵化基地的建设经验和创新举措作为案例展示。

  综合评分位列前十的孵化基地为: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82.01分、上海张江留学人员创业园81.82分、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81.61分、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81.39分、中关村国际孵化园81.35分、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81.07分、上海漕河泾留学人员创业园80.35分、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79.98分、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79.15分、武汉留学生创业园79.03分。

  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于1997年10月,是北京首家专门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所建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海淀创业园已经拥有三大孵化基地,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六方面服务”的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海淀创业园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机构、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服务机构;获得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示范建设试点单位”称号;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北京市科委列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认定为首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试点单位;荣获荷兰科学联盟颁发的“蕞佳社会投资收益奖”等。

  上海张江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首批设立的“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018年入选首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留创园孵化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孵化器32家(国家级11家)、众创空间54家(国家级15家)孵化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聚集优势明显。通过孵化服务,园区培育了数百名科技型人才,入选多项高端人才计划;累计毕业留创企业1050家,其中再鼎医药、华领医药等20家企业已上市,小蚁科技、复宏汉霖等入选独角兽企业,查湃科技、彩虹鱼等获得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大奖;留创园累计孵化留创企业1024家,留创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已达1854件。

  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始建于1999年9月,2002年7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望京留创园在基础设施、创业环境、发展潜力、产业配套、政策体系各方面不断完善,实现了归国创业人才聚集发展的“一群一带,一圈一链”。“一群一带”即物理聚集的移动通讯、生物技术企业集群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带;“一圈一链”即海外回国留学人员创业活动圈,以及未来促成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的移动通讯产业链。同时,望京留创园还逐步建立起集合两项资金,搭建两个平台,突出三项服务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特色支撑服务体系:两项资金即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专项扶持资金每年1000万元和创投引导资金每年300万元;两个平台即中国北京望京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洽谈会招商服务平台,望京留创园留学人员企业家俱乐部及联谊活沟通平台;三项服务即科技中介、科技金融和科技人才服务,其中特色服务项目包括中介超市、孵化服务创新券、时空孵化、中英“双双会”时空隧道、腾飞研习社、知识产权工作站、人才公寓。

  自2002年建成以来,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目标,积极推动招才引智与项目引进并举的协同招商,形成了专业化、国际化、资本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引进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2000多人,其中海外留学人员1000多人,占来厦创业留学人员总数的90%;园区现有留学人员企业150家,来自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多年来,园区围绕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创人才队伍。同时,通过打造专业孵化、科技金融、创业辅导、政策四个服务平台,组建“一对一”服务小组,针对性地为人才开展帮扶服务。

  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承载着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提供扶持帮助的重要使命。国际孵化器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北京市小企业创业基地。采取“孵化+创投”、“投资+孵化”的孵化模式,积极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孵化服务。根据创业者不同需求,园区设立了多元化的低成本的创业空间,从“孵育空间、集中办公、未来之星、孵化空间至加速空间”等多种选择。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园区提供包括工商注册、创业辅导、天使投资、融资对接、担保贷款、政府支持、项目推介、项目路演、人才招聘、企业沙龙、技术测试、宣传推广、产业对接等无偿服务。

  未来,留学人员创业园还将更好发挥出特色引领和平台赋能作用,站在更高起点上汇聚天下英才,推动自主创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责任编辑:杨冬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医药健康专场邀请函

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医药健康专场邀请函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医药健康专场邀请函   为集中展示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的创新创业风采,搭建留学人员企业融资平台,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昌平园海创园、禾芫海创园和国际孵化园联合承办的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

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海外院士创新中心启动

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海外院士创新中心启动

  10月16日,2019中关村论坛“全球院士科技创新与合作”平行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上,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中关村科学城海外院士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动,同时,五家中外院士创新中心在中关村海淀创业园落地。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海淀创业园、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环球英才网联...

汇天下英才这里是“海归”创业的港湾

汇天下英才这里是“海归”创业的港湾

  科研成果跨国转化难、引才标准“一刀切”、工作环境难适应……海外人才回国发展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归国路上也要迈过一道道“坎”。   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紧抓海外人才回流的机遇,不仅吸引了大批优秀“海归”科技人才,更是帮助他们成长为中关村创业的主力军。关于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关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中关村吸...

赶快报名中关村海创园系列线上活动开始啦!

赶快报名中关村海创园系列线上活动开始啦!

  原标题:赶快报名 中关村海创园系列线上活动开始啦!   为助力广大海外人才和企业抗击疫情,服务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开展系列线上活动。以下是本周已经和将要开展的线上活动,欢迎小伙伴们踊跃参加!   3月2日(周一)14:00(已开展)   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的中小微企业...

营造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营造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的雏鹰人才工程,积极营造满足初创企业发展需求的创业服务体系,探索提升中关村各类孵化器的创新服务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中关村新创办并有实际经营活动的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2015年达到2万家,创业活力保持强劲。中关村支持初创企业发展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年...

2024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二批)

2024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二批)

  根据《怀远县2024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经过考试、体检、考察,现对部分拟聘用人员进行公示。   公示期2024年10月14 -22日。如有问题或举报可于公示期内书面或电话反映。   怀远县纪委监委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 电话。   怀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电线。   怀远县2024年度事业单...

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将在蚌埠举行

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将在蚌埠举行

  11月12日上午,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举行。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蚌埠市举办。   本届新材料大会以“新科技 新材料 新未来”为主题,其间将举办开幕式、专题活动、“双招双引”和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其中,开幕式包括主旨演讲、推介发布、项目签约等;专题活动包括安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

中关村科技园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科技创新新篇章揭幕

中关村科技园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科技创新新篇章揭幕

  在大城市的脉搏中,北京再度迎来重要里程碑。根据蕞近发布的《2023年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人员终于突破了百万人大关,这不仅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飞跃,也标志着首都在创新之路上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6%以上,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也达到了16%以上,北京成为了全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这一夯实的基础不仅让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