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原标题:五河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坚持工业突破,增强经济发展牵引力
不断壮大工业规模。围绕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及上下游开展招商,加快构建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支持飞宇轴承等机械制造类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加速规模集聚;支持现代牧业、天麒面粉、东博米业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实施精深化、特色化、品牌化改造,实现绿色集约发展;支持华运纺织、威玛服饰等纺织服装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力争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3%。
积极推动转型升级。编制“专新特精”项目库,重点推进华芳纺织8万锭纺纱、恒源技研等技改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加快中国风电、上海电气生物质电厂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培育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智慧企业1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力不断提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加强项目谋划。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省皖江经济带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工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专业类重大项目等“大新专”项目,做好项目争取承接和落地推进工作。提高项目编制质量,力争更多项目跻身国家和省市项目库。重点谋划淮河港口、306省道改线、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全年力争进入省“大新专”项目59个、市“3461”项目98个。
加快项目推进。推进富士控股成像机器人、东博米业日产600吨优质面粉等12个重点在建工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力促中科电力、实力环保等15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五河春生物科技、淮酒酒业退市进园建设进度,力争年内竣工。加快蚌五高速公路、104国道改线、淮干行洪区调整等重大工程建设,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力争全年完成省“大新专”项目和市“3461”项目投资168亿元。
坚持培育实体经济,不断增添发展后劲
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对口承接招商等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利用县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00亿元。
做强做优工业园区。加快城南新区九期路网、城南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小企业产业园二期、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皖商物流园等项目。力争全年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实现产值240亿元。
大力培育小微企业。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一期招商和企业培育,新引进企业20家,培育规上企业15家。实施镇域经济提升工程,土地、资金、政策、项目向乡镇倾斜,鼓励乡镇结合区位特点,实行错位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小升规”20家以上。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力争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00户以上、私营企业400户以上,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户以上。
坚持城乡统筹,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持续推进县城大建设。实施城市大建设项目47个,投资67.6亿元。稳步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全年征收房屋面积3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4000亩。加快花园新村安置房建设,全面建成孙坪、西凌、花木王二期等安置区,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3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000户。全面加强镇村建设。统筹镇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项目、土地、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乡镇进行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建设。推进乡镇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完善乡镇产业支撑,提升乡镇经济实力。实施农村路网畅通工程,重点改善提升村级道路。结合淮干行洪区调整,建设朱顶柳湖、陈台、临北黄十等一批移民迁建新村。加强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国省道沿线镇村全面建立垃圾收储运体系。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坚持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壮大生产型服务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新增金融服务网点8个;深入打击非法集资,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信贷投放,投放工业企业贷款25亿元,涉农贷款52亿元,实现贷款规模超百亿。依托徐明高速、104国道和淮河水道,发展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园区和航运服务业,推进中农批物流项目建设,建成县城主要出入口物流场站。大力发展商贸业,提升光彩市场运营水平,增强商贸对外辐射力。
提升生活型服务业。加快生活型服务业改造升级,重点推进城南新区商业综合配套建设,加快建设五河国际商贸城,引进国内知名大型商贸企业,不断完善购物、酒店、休闲、商务等生活服务配套。立足水乡特色,以水乡文化、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县域旅游文化消费品牌,推进“农家乐”、“渔家乐”品牌创建,建成顺河老街皖北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加快“彩色田园”旅游项目开发,打造沱湖、大巩山、樵子涧生态旅游升级版。
鼓励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新增社会养老机构床位500张,启动健康医疗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城区无线网络(WiFi)公共场所覆盖率,推进智慧城市创建。
坚持农业固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整合高标准农田等涉农涉水项目,投资8000万元,建设城关、大新、双忠庙3个高标准农业示范片。启动吨粮田创建工程,在新集、东刘集等5个乡镇创建小麦亩产千斤乡镇。促进畜牧集约养殖,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0个以上,建设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3个以上。力争完成成片造林17500亩,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五年规划任务。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培育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0个、家庭农场30家、农机农技专业服务合作组织9个,创建2个省级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力争创建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3个省市蔬菜标准园、3个示范养殖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