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蚌埠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出台方案推动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admin6个月前 (09-26)蚌埠产业信息14

  据合肥晚报报道 按照“五城多区”的空间架构,加快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培育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千亿以上产业全覆盖……今年初,合芜蚌正式跻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阵营。

  为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建设,12月2日记者获悉,安徽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目标】 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区

  《实施方案》提出,将以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安庆市、六安市5个市为主体,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率先在全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同时,示范区要成为前沿科技成果集聚区、产业品质跃升引领区、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区、跨区域协同创新样板区和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

  示范区将力争到2025年,建设1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20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市场导向、利益共享、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区。

  此外,目标到2025年,示范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高新技术企业达14000家,区域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均达1500亿元以上,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达280家(国家级120家以上),职业化技术经纪人达1000名以上。

  “五城多区”空间架构,在合肥以高新区为核心区

  在空间布局上,《实施方案》提出,将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五城多区”的空间架构,加快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各级开发区创新提升。

  其中,在合肥,将以合肥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区,以合肥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巢湖产业聚集区等为辐射区。重点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公共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空天信息等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培育引领型的原创先导产业。

  推进科研院所在扩大编制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

  为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实施方案》提出,示范区内将大力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平台。支持区域内5个市紧扣当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千亿以上产业全覆盖。此外,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先导技术概念验证中心,验证形成的前沿科技成果或衍生成果。

  将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开展技术经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支持安徽创新馆探索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建设。支持高校与技术转移机构、投资机构、龙头企业共建技术经理人培养基地,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经理人。此外,每年选派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专员”,到县域帮助企业开展技术需求挖掘、对接高校院所和领军企业科技资源和人才团队,服务乡村振兴二、三次产业发展。

  同时,将支持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完善科研人员创业激励机制,以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大院大所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

  安徽通知:到2023年底,全面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

  8月19日,安徽省科技厅网发布关于加快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3年底,全省本科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以下简称技术转移机构),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

  安徽科技大市场6月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2.1亿

  6月28日,安徽科技大市场6月(巢湖专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巢湖举办。活动现场,签约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项目3个,线上成交科技成果合作项目81个,交易金额2.1亿元。

  安徽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体系建设 到2025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

  省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有关情况。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累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

  三年来合肥市科技创新指数逐年攀升

  近年来,合肥推进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综合创新实力显著增强。记者获悉,合肥市科技创新指数逐年攀升,2019年为234.1,2020年提高到331.6,2021年达到379.3,2020年、2021年的科技创新指数增幅分别达到97.5、47.6。

  中国科大科技成果专题对接活动举行 104家企业代表参加

  7月30日,由省科技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专题对接活动在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全省12个市科技局、11家高新区、104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中纪委刚刚通报,邓真晓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北京市纪委监委:蔡雄厚被缉捕归案 多次遭遇盗窃只能忍气吞声

  重庆市纪委监委通报:郑小波接受审查调查

  外交部:中方深感震惊、强烈谴责!

  为非作恶称霸一方,广西征集陈继才等人涉黑犯罪线索

  安徽省合肥市潜山路1469号安徽报业大厦11楼

  未经新安晚报、安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举报电话

  本网站法律顾问:天禾律师事务所 陈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双创汇”活动走进芜湖

安徽“双创汇”活动走进芜湖

  日,安徽省科技厅与芜湖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安徽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以来,安徽省科技厅以“双创汇”活动为载体,从供需两端架设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鼓足科技创新干劲,激发奋进力量。芜湖具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叠加优势,要坚持创新...

蚌埠将动员组织高校专家赴企业挂职“科技副总”

蚌埠将动员组织高校专家赴企业挂职“科技副总”

  蚌埠新闻网讯 日前,蚌埠市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蚌埠市将建立高校与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一方面动员组织高校专家赴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挂职、授课,在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推深做实产业联盟系列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会上,市经信局与蚌埠学...

蚌埠市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蚌埠市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_基层科技】   近日,蚌埠市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家企业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2023年,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80亿元。   一是搭建研发平台。加快省级创新平台重塑提升,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战略支撑。2023年,新获批省重点实验室3家,获批或转建安...

蚌埠高新区:围绕三个方面驰而不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蚌埠高新区:围绕三个方面驰而不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园区发展,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近年来,蚌埠高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厚植集聚度高、融合度深、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新优势,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项目为核心,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紧盯世界5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硅基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实施精准招商,着重招引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动性...

蚌埠高新区:瞄准突破口聚焦“产业、项目、创新”做文章

蚌埠高新区:瞄准突破口聚焦“产业、项目、创新”做文章

  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蚌埠高新区以做好“产业、项目、创新”这三篇文章为突破口,奋力夺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既定目标任务的双胜利。1-4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   在抓产业促集聚上做文章。围绕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型显示、太阳电池、特种玻璃三条产业链,今年以来,引进了中建材碲化镉太阳能产业...

黄晓武赴吉林省长春市考察招商

黄晓武赴吉林省长春市考察招商

  6月14日至15日,市委书记黄晓武赴吉林省长春市考察招商,市领导郭家满、潘君齐参加。   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汽车及发动机企业重要配套商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黄晓武走进该公司及部分下属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等情况,并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庆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戴小科深入洽谈交流。黄晓武表示,当前,蚌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深耕等离子体应用技术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深耕等离子体应用技术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是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原则建设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先研院在建院过程中承继中国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始终坚持创新是头部动力,依托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自主研究优势,打造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科大硅谷”核心区,在区域产业发展、产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