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优化营商环境壮大产业集群
仲夏时节,淮畔万物竞秀。在安徽蚌埠高新区鸿合交互显示产业基地内,工人与自动化设备紧密衔接,一件件智能交互产品有序包装入箱……去年个月的时间,项目一期就实现了投产达效。在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来看来,虽然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受到了疫情影响,但蚌埠市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蚌埠市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一号工地”,按照“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思路,以务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推深做实“工业攻坚年”活动,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近日,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评估结果出炉,由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获优秀等次,成为此次评估中唯一获评优秀的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主攻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蚌埠市把推进产业集群集聚作为重点,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快培育一批布局结构优、支撑带动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一座 “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正挺起脊梁。
在硅基新材料产业方面,蚌埠当前有中恒新材料科技、华光光电材料、凯盛科技、德豪光电等50户产值突破亿元的硅基新材料企业,已形成以龙子湖区、高新区为核心区域,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龙头,以众多骨干企业为支撑的集聚态势,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
在生物基新材料方面,蚌埠现已拥有规模以上生物基材料企业24家,其中,中粮生化燃料乙醇、雪郎科技苹果酸等产品产能规模全球蕞大,丰原集团建设了全球蕞大的乳酸、聚乳酸生产线,利夫生物开工建设了全球首条呋喃聚酯千吨级示范线,形成了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聚羟基脂肪酸、木塑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四聚一塑”产业发展体系,打通了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条。
总投资50亿元的大富科技5G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9亿元的固镇县聚乳酸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五河县汽摩配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经开区馨联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业园项目……自今年2月全省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蚌埠举行,该市每月都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影响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工业项目占据集中开工项目的一半以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为了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对于现有工业企业,今年,蚌埠继续推深做实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完善“一企一策”培育方案,通过项目投资、技术改造、创新发展、人才引进等方式,全力支持“十强”“三十佳”年度上榜企业提升产品实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做大做强,努力形成工业核心增长极。
在此基础上,蚌埠市统筹大、中、小企业梯队建设,大力构建“龙头领军+专精特新+中小细微”多层次企业主体。其中,对于龙头企业实施培育扶持计划,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粮科技、安徽丰原集团入选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综合收入、中粮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均破百亿元。对于中小企业,蚌埠积极引导其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型化发展道路,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2户、省级成长型小微企业16户,共有14家企业挂牌第三批“专精特新板”。
5月18日,总投资1.6亿美元的康宁药用硼硅玻璃管项目正式签约蚌埠。美国康宁公司选择把该公司亚洲首个药用玻璃管项目落户到蚌埠,与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息息相关。项目的实施,填补了蚌埠市药用玻璃产业的空白,对于进一步完善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壮大蚌埠乃至全省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变“面对面”为“屏对屏”“线连线”,推动招商引资不断档、不掉线、不停步。蚌埠市围绕硅基、生物基等主导产业招商,强化延链补链,加强精准对接7个市级重点产业招商小组梳理招商引资目标企业500余家,编制形成精准招商手册,分产业分县区进行推进。市级成立了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招商工作组,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定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
即使是疫情期间,“双基”产业仍然签约不断。蚌埠高新区紧盯康宁药用硼硅玻璃管项目,主动运用在线视频会议方式保持与康宁公司联络协商协议条款,并同步开展厂房设施设计等前期工作,促成了该项目在疫情期间的落地。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来蚌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城市产业集群。除了康宁药用硼硅玻璃管项目,蚌埠市还重点摸排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配套企业,围绕主导产业招商,突出补链延链强链。1至5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4个,预计总投资313.5亿元,新签约硅基、生物基产业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16亿元。
扑下身、沉下心来抓招商,不断为工业强市6月14日,蚌埠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会暨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动员会召开,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6月中旬至9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100天的驻点招商“百日攻坚”活动,由各县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带队,各驻外招商小组围绕主导产业和目标企业,主动出击,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资金和企业密集区以及央企、知名民企的招商力度,全面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前一段时间,安徽柳工因为环保排放相关手续还在办理过程中,结构件喷涂生产线暂时满足不了日渐增长的生产需要,通过产业联盟开拓促进与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合作,借用安瑞科的喷涂车间和设备,有效解决结构件产能瓶颈问题……今年,蚌埠市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交流,创新服务方式,推动首批成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硅基新材料、消费品和医药等6个产业联盟,促进关联企业合作配套、抱团发展,在应对疫情冲击、加快复产达效取得了实际成效。
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都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来保障,为此,蚌埠市响亮提出“三个一切”服务理念,为“两个中心”建设提供环境支撑。
践行“三个一切”服务理念,让企业安心落户、加快发展,需要干部扑下身子去服务。蚌埠市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围绕已签约开建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抽调副县级干部“一对一”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并通过建立微信群、“四送一服”等方式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在防疫和复工复产中的要素保障。1至5月,全市“首席服务官”共计代办项目审批事项523件,主动、高效为企业解决疫情期间员工返岗难、人员短缺、原材料运输、用电负荷、证照办理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践行“三个一切”服务理念,让企业安心落户、加快发展,需要机制来保障。蚌埠市大力推进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试行)》,推动打造“四蕞”营商环境。实施办法根据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8个专项指标要求,围绕“五减一增”营商环境考核指标,提出93条具体措施,主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用电报装办理时限、退税速度等7个方面对标全省进行了优化提升,在便利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工程项目审批、优化政务服务等11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和改革创新。
践行“三个一切”服务理念,让企业安心落户、加快发展,需要平台来支撑。今年,蚌埠市坚持强化载体支撑,加快园区创新升级,一体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规划修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并突出开发区功能优势,提升服务效率,每个园区重点培育2-3个主导产业,深化亩均绩效考核,积极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和“拿地即开工”,集中力量主攻突破,着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工业是立市之本,更是强市之基。蚌埠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不信东风换不回的决心,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为加快建设“两个中心” 提供更加坚实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