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大地展宏图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作者:李胜利 张建平 来源: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8-12-18 1:3:40
——记蚌埠市科技副市长、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振元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伟大事业又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使之成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行动。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淮河之滨的蚌埠市,见到了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刘振元。可以说,土地,承载了他毕生的理想和抱负;农业,凝聚了他全部的心血与才华。
2006年5月,刘振元被任命为安徽省蚌埠市副市长,主管农业和林业工作。
蚌埠自古就有淮河“珍珠之城”的美誉,它既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又是一个农业大市。“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句民谣唱出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蚌埠下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四区,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奔流的淮河穿城而过,灌溉着两岸丰腴的土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经济增长迟缓,总量不够大,农民的富裕程度还不够高,整体处在艰难爬坡阶段。怎样尽快改变农业落后的状况呢?通过巡察调研,刘振元认为:思想要先行、观念要更新,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才能使“三农”事业跃上一个新平台。
现代农业,就是要突破传统农业只提供口粮和原料的单一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以市场的理念、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将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培育出更多的龙头企业,创出更多的名牌产品。
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一个发展现代农业、走科学发展之路、“人心思干、争作贡献”的热潮涌动在淮河两岸。
抓“牛鼻子”是刘振元的工作方法之一。他说,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就等于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于是,刘振元与企业家们交上了好朋友。
卫食园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是一个集禽类收购、机械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的主打产品是“民间腊味”食品,刚起步时规模不大。但刘振元对卫食园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因为卫食园有三大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卫食园是一个具有传统特色的企业,腊味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二、卫食园是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有高级加工技师40多名,腌制技术、工艺配方已申请了多项专利;三、卫食园具有广阔的市场。
刘振元穿上工作服下到车间,全程了解卫食园的工作,并为企业量身制定规划。他帮助企业寻找土地、扩建厂房、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使企业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协调银行进行贷款,为企业的新项目争取到省里的科技创新经费;组织建立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禽源,带动上千农民养殖户致富;又和总经理王志强到北京、上海与外商洽谈,以政府的信誉打开了产品进入中外大卖场的通道。由于开拓了新思路,产品不仅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还上了飞机、火车、轮船,成为抢手的旅游食品。现在卫食园的腊味食品已经覆盖30多个省市,进入家乐福、沃尔玛、苏果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连锁商场。
在北京的农业展览会上,一走进卫食园的展厅,一阵腊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竹林结构的销售展台,货架上挂满了香肠、咸肉、腌鱼、腊鸭,这个徽式风格的卫食园招牌在任何卖场都是一样的;回良玉等同志来到展台前饶有兴趣地听取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的介绍。卫食园产品为安徽省的农业争了光。
蚌埠肉联厂曾经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服务于整个华东地区。为了再发挥蚌埠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及农村的养殖优势,刘振元决定立项建一个安徽省联合肉类(生猪)交易市场,以市场带动农村养殖、以养殖支撑市场发展,还可以尝试作期货交易。经他带队招商,终于同天津万特投资公司成功合作,土地已落实,项目进展顺利。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刘振元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的核心任务来抓。
刘振元先后率农业部门同志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河北和江苏、浙江等地开展定向招商引资,先后促成了青岛爱德牛业集团与蚌埠和平乳业公司、山东仲康集团与蚌埠卫食园食品公司、天津万特投资集团与蚌埠盛世玻璃公司农业观光园区项目之间的合作,并成功引进万特集团来蚌投资安徽联合肉类交易市场项目、北京熙丰集团投资建设熙丰油脂加工厂项目、宁波投资商投资的麦芽加工项目,共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并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资源研究中心的麦麸深加工技术,对蚌埠龙亢雁湖面粉厂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塑木板加工技术,对五河林木复合板厂进行技术改造;参与了安加公司自主研发活动,帮助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先后帮助了20多家龙头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深入40多家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寻找出路。目前,蚌埠市的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80家,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90家。农民收入由产业化拉动增加部分达到总收入比例的40%。
花园油脂有限公司是亚洲蕞大的油脂加工企业,总投资达数亿元,但是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外债高达4亿多元,涉及欠款诉讼案件20多件。其中拖欠农民原料款达5000万余元、牵涉5省的上万家农户,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发生,埋下了严重的不安定隐患。刘振元先后与8家外商、4家内商进行谈判终于启动了北京熙丰投资集团对企业的投资;同时协调各方资金,解决了农民欠款2000万余元,稳定了老百姓的情绪、化解了社会矛盾。花园油脂公司目前正在逐步启动经营,企业得救了,百姓也看到了希望。
三年来,珠城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刘振元蕞感欣慰的是:
“三农”事业已结出累累硕果:2008年的农业工作在全市评比中又获得了头部名,林业是全省蕞早启动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的,进度在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07年,农业总产值达13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5.3%,2008年更将创历史新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超过3616元,比2005年增长30.1%,2008年将突破4000元。赶上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水平,高于安徽省的水平。
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为226.91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8.9%。预计2008年达到260.4万吨,其中夏粮的总产幅已位居全省第三,创历史新高。
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新的突破: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894个。其中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3个;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有146个;销售收入达200万元以上的有490个。目前,达到国家级龙头企业有2个,省级21个、市级80个。这些龙头企业(组织)已辐射带动全省乃至省外的农户累计达到134.19万户,他们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仅2007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206.82亿元,实现利税46.2亿元、创汇2.1亿元。
新开发的龙子湖畔,令人心旷神怡;观光电梯上,淮河两岸尽收眼底。
珠城名胜古迹众多,大禹治水、辟涂山导淮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是楚汉相争的鏖战之地,有垓下古战场、霸王城、虞姬墓、韩信点将台等;20公里开外,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现代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刘振元说,蚌埠人要打造一个淮河文化系列品牌,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弘扬淮河儿女的拼搏精神,我为自己是淮河儿女而引以自豪。
《科学时报》 (2008-12-18 A2 国内)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