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双千亿”以“产业地标”引领蚌埠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瞄准“双千亿” 以“产业地标”引领蚌埠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创新引领,围绕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据记者了解,由安徽丰原集团聚乳酸材料制成的男士休闲装,与传统的衣服相比,具有抗菌抗螨可降解无毒的优点,目前安徽丰原集团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条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线。
聚乳酸由玉米、薯类等淀粉质和秸秆、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材料转化而来,具有环保无毒、耐菌阻燃,广泛用在包装、纺织、医疗等领域,聚乳酸制成品100%可降解。丰原集团经过近二十年的研发,全面掌握了从乳酸制备、发酵、聚合以及环保纤维、环保塑料生产等六大核心技术,获得了三十多项重大工艺方法发明专利。
安徽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礼平说,在蚌埠未来要发展到200万吨的聚乳酸,今年打造的生物新材料为主的产业丰原生物,到下半年产业产值能达到300亿。
位于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的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公司是我市硅基产业领域的一个生力军,公司十余年来专注于电熔氧化锆产品的研发及生产、销售,产品广泛用于耐火耐磨材料、陶瓷色釉料、核级锆材、先进陶瓷、航天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全球头部,是全球蕞大的电熔氧化锆生产和销售厂家。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和告诉记者,公司2021年能做到10个亿的销售额,后面主要要向5G材料,像半导体石英、高导热氮化铝材料,就是第3代半导体发力。
近年来,我市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编制了《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生物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物基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产值到2025年分别突破1500亿元、1000亿元。为实现双千亿目标,我市统筹设立50亿元新材料产业大基金,构建定向支持“双基”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专业化产业融资体系。
市经信局综合科科长花松涛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在协同创新、产销对接、金融支持、平台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持续增强本地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协作配套能力。
我市围绕硅基、生物基产业招商,强化延链补链,加强精准对接,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来蚌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在硅基产业,涌现出中恒新材料科技、华光光电材料、凯盛科技、德豪光电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已形成以龙子湖区、高新区为核心区域,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龙头,以众多骨干企业为支撑的集聚态势,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现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269家,2020年实现产值595.51亿元。
在生物基方面,全市现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316家,2020年实现产值759.75亿元,其中,中粮生化燃料乙醇、雪郎科技苹果酸等产品产能规模全球蕞大,丰原集团建设了全球蕞大的乳酸、聚乳酸生产线,打通了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形成了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聚氨基甲酸酯、纳米纤维素为特色的“四聚一素”产业发展体系,确定了我市生物基新材料国际国内地位。
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说,我市将聚焦硅基、生物基两大产业集群,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世界硅基生物基制造中心,坚持硅基产业链补链强链,支持凯盛、丰原等向千亿级企业迈进。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延伸生物基和硅基产业链条,掌握核心技术,提供优质服务,推进项目落地,着力打造“双千亿”级蚌埠新材料产业,为蚌埠 “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加油助力。
来源:蚌埠新视介微信 (记者 王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