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蚌埠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贯彻落实“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admin9个月前 (09-26)蚌埠产业信息6

  “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打造“食安安徽”蚌埠品牌,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食安安徽”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1〕3号),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实施“食安安徽”品牌建设计划,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要业态和关键环节,坚持增点、连线、扩面,立体化推进,打造品牌方阵,“十四五”期间,全市培育“食安安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含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企业)300家、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基地(园区)4个、食品安全街区(小镇)4个、食品安全示范县(区)4个。到2025年,提炼整合蚌埠食品的传统文化、地域特征、产业优势,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食安安徽”品牌培育机制,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食品产业新格局,构建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开展标准提升行动。开展标准规程“进企入户”行动,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对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操作规程进行解读、培训,指导企业编写贴合实际、简明易懂、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书。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外事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政府)

  2.实施质量兴农计划。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升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水平,大力开展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场)创建,加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申报认证登记工作力度,推进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全面实现各类品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循环发展体系。支持和培育新希望六和、现代牧业、可口可乐、桂柳牧业、鹏欣、金杉粮油、大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鼓励兄弟食品、香飘飘食品、江淮粮油、争华羊业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培育“食安安徽”食用农产品企业50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3.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怀远石榴、五河沟东酥梨等特色产业为基础,以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规范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收购储运,提升林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培育1家森林食品等“食安安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4.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围绕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加强质量监管,强化产品溯源,提升产品质量,聚力打造“皖美粮油”品牌,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增加优质食用农产品供给总量,提高绿色优质安全粮油供给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5.推动食品产业转型。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动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加工条件,优化工艺流程,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和良好操作规范(GMP)。培育“食安安徽”食品生产企业80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6.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皖北食品产业园、五河绿色食品产业园、怀远食品产业园、固镇食品产业园、禹会区食品双创产业园升级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源和服务配套,规范园区管理。围绕产业链条优势、地产资源优势,建立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实施“六个一”招引机制,围绕绿色食品种养殖、深加工领域开展食品行业“双招双引”攻坚。建设怀远糯稻等十大供应中心,在农产品、林产品产区内逐步统一品种、种养殖、分级、加工、包装、检测、营销,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提高品牌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培育“食安安徽”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食品生产基地1个。(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外事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各县区政府)

  7.规范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管理。支持华运、合家福、天河湖、红鼎等企业打造食品流通、消费环节领军企业品牌,鼓励食品销售单位加盟管理统一配送,将乡村“夫妻店”改造升级为新型连锁便利店。推动“小餐饮”集中经营,鼓励原料配送、餐饮具清洗消毒、后厨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统一管理。鼓励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实施科学管理模式,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培育“食安安徽”食品流通企业70家、餐饮服务企业100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外事局,各县区政府)

  8.加强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对食品出口企业优先认证,认证后实施国际海关“AEO企业”互认制度,促进罐头、禽产品等地方特色产品出口,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外贸发展。出口食品合格率达99%以上。促进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责任单位:蚌埠海关、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外事局,各县区政府)

  9.实施示范创建引领行动。深入开展“双安双创”工作,指导怀远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鼓励有条件的区参与创建,加强五河县、固镇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动态管理,巩固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培育食品安全示范县(区)4个。(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

  10.促进食旅融合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旅游”发展战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食安安徽”品牌生命力。深化创新驱动,持续加强食品行业“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品牌创建。依托张公山、禾泉农庄、龙亢农场、沱湖湿地等旅游景点,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发一批“食旅”特色小镇、精品线路。深耕“食旅”夜市文化,以篾匠街、银泰映巷街区、万达金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和“蚂虾街”、“土锅街”等经典街区为基础,培育一批夜游项目,建设一批网红美食打卡点。深挖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黑花生等地方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特色商品潜力,开发旅游特产、“伴手礼”,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培育“食安安徽”食品安全街区(小镇)4个。(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外事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11.组织品牌评价工作。督促企业对照“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自查评价,相关部门开展随机抽查、定期评估。组织自查达标企业参加省级授权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的认证评价。对通过认证评价的企业和其他单位,授权使用“食安安徽”品牌标识。(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

  12.加强评价工作监管。加强对“食安安徽”品牌授权企业事后监管,实施跟踪评价和动态管理,构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对“食安安徽”品牌的管理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商标侵权、非法使用标识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

  13.强化行业自律监督。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宣传解读、品牌整合、市场策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诚信宣言、自查互查等自律活动,探索建立自律保证金,在行业内引导和督促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引导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内涵。建立消费者评价机制,提高公众认可度。(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外事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14.加强“食安安徽”企业推介。定期向社会发布和推介“食安安徽”品牌名单,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形象标识的使用和推广。建立推介常态机制,建立线上电商旗舰店、线下商超专卖点、文旅综合体验区,开设网络直播间,积极组织“食安安徽”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知名展会、专业推介会等品牌推介活动,扩大蚌埠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供销、邮政等渠道作用,推动品牌产品深入乡村一线。(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外事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

  15.讲好“食安安徽”品牌故事。加大“食安安徽”品牌宣传力度,及时发布品牌建设成果,开辟品牌故事专题节目、报纸专栏。通过产品包装、销售渠道、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媒介投放品牌广告,全力打造蚌埠食品品牌形象。紧随社会热点与潮流,编发一批蚌埠美食“攻略”,组织“食安安徽”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地方特产、特色小吃、经典名菜、餐饮名店评选,策划品牌故事大赛,通过面对面感受、体验、互动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信任感,提振公众消费信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外事局,各县区政府)

  16.强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品牌日、质量月和食品安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推进食品安全研学基地和食品安全工作站建设,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开展营养均衡配餐示范推广。大力倡导绿色、健康、节约的饮食消费文化,推广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消费新模式。(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等市食药安委各相关成员单位,市科协,各县区政府)

  1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食品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高校、中职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和组织,开发品牌理论和实践培训课程,采取脱产培训、定向培养、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大食品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培育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食品产业从业人员。鼓励在品牌建设中创新创业,大力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食品行业领军人物。(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18.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资金投向品牌建设、品牌塑造、品牌提升等方面,食品企业实际发生的提升质量、品牌塑造等方面经费投入,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三重一创”、农业产业化、商贸流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企业申报各类质量奖项。按照市政府推进六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奖励补贴。综合运用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优惠措施,将支持食品实体经济品牌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向高端供给侧和品牌建设集聚。(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外事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各县区政府)

  19.提升品牌科技内涵。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实施食品加工机械装备提升行动,鼓励使用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和绿色能源技术。积极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金,采取“政产学研用金”联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建设一批公共研发、设计和服务平台,推动食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综合实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20.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支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皖北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机构开展食品检验扩项。规范基层市场监管所、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贸市场食品(农产品)快检管理。引进高水平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及品牌公司,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蚌埠园区,不断提升我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助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21.完善监管追溯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冷链食品追溯系统、蚌埠市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平台和蚌埠市重要产品追溯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可追溯管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外事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政府)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摸清全市食品行业现状,结合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内涵,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建立分工明确、全面协作、权责清晰、互利共赢的品牌建设机制。深入研究“食安安徽”品牌标准体系,组织对现有示范企业、示范小作坊、示范店、示范街进行“回头看”,大力宣贯“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工作内容和重要意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建,遴选确定首批培育对象。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双管齐下,针对培育对象建立专人帮扶机制,从基础建设、人员配备、管理体系、标准规范、知识产权、质量安全、产品营销等全方位对口指导,建立“一户一档”,制定“一企一策”,督促企业对标提升,按季度组织定期评价,按期申报认证。紧密结合招商引资、城乡规划、企业扩产等,聚力打造食品示范园区。每年年初通过实地检查、综合评估,遴选新一批培育对象参与“食安安徽”品牌建设。

  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攻坚,深挖蚌埠食品品牌潜力,继续加大培育力度。开展“食安安徽”品牌示范,组织食品品牌宣传、标杆遴选、质量对标等经验交流推广活动,引导企业科学培育品牌,增强品牌建设能力。总结提炼工作亮点和突出成效,建立长效培育运营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各县区、各部门要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内涵,明确发展目标,抓好工作落实。

  (二)强化统筹协调。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市食安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制定相关制度文件,督促各有关单位形成合力。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按照“项目化、清单化”的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分期、分步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工作,共同做好食品品牌的挖掘、遴选和培育工作,培育建设安全放心和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蚌埠食品品牌。

  (三)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扶持食用农产品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有关食用农产品和食品产业规划、用地、投资、融资、信贷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对执法装备、检验检测能力、信息化、追溯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资金投向食品安全基础设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四)严格督查评估。围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强化跟踪调度、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健全多层次考核机制,市食安办负责将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县区、各部门食品安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备注: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食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安全街区(小镇)、示范县为差额分解任务。

  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贯彻“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1安徽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公司面向社会招聘笔试成绩

2021安徽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公司面向社会招聘笔试成绩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各位考生带来:2021安徽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公司面向社会招聘笔试成绩。考生还可以关注本栏目了解更多安徽事业单位成绩查询入口安徽事业单位成绩查询时间等精彩内容。   根据《2021年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现将笔试成绩公布如下(详见附件)。   2021年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

“把脉”新区创新发展!2022年院士专家山东行活动在新区举行

“把脉”新区创新发展!2022年院士专家山东行活动在新区举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把脉”新区创新发展!2022年院士专家山东行活动在新区举行   通过深入产业园区、高校考察调研,   活动期间,院士专家先后考察调研了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古镇口核心区展览馆、青岛自贸会客厅、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中国...

今天《安徽日报》关注蚌埠

今天《安徽日报》关注蚌埠

  引聚高端人才 推动项目落地的事迹   蚌埠市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推出“一揽子”服务举措——   日前,以“赛创珠城,海聚英才”为主题的蚌埠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   “大赛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受到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广泛关注,共吸引106支团队携优质项目参与,其中博士团队72支、海外团队15支。”蚌埠市...

全国工业园区首个核能供汽工程呼之欲出

全国工业园区首个核能供汽工程呼之欲出

  5月27日上午6时,伴随着打桩机的轰鸣声,头部罐混凝土在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正式浇筑。这标志着全国工业园区首个核能供汽工程开工。   从核能供热到核能制氢,再到核能供汽,核能正在突破单一发电,向综合利用有序转变。   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稳定基荷能源,在清洁替代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转型中具有突出优势。   核能供汽...

力图控股华东科技园

力图控股华东科技园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力图控股华东科技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姜桥路与长青南路斜向路口,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组织召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年度进展评估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组织召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年度进展评估会议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组织召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年度进展评估会议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6日消息,6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有关司局,组织中咨公司召开了...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开幕:142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90927亿元

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开幕:142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90927亿元

  7月16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际玻璃协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开幕。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邓向阳主持开幕式,副省长章曦出席。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清宪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安徽省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面向“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正迎来深刻变革...

大兴氢能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大兴氢能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大兴氢能产业 推动绿色发展   2022年8月11日,“我眼中的大兴”京津冀媒体大兴行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紧邻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