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大力实施工业攻坚行动br聚力打造“创新之城 材料之都 制造高地”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26个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承载了蚌埠的历史荣光,也引领着蚌埠的璀璨未来。今年以来,蚌埠市聚焦“工业强市”一号工程,大力推进工业攻坚年活动,统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在承受疫情冲击后呈现企稳回升、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1-7月份,蚌埠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5位、皖北第1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全省第3位。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国内首条全产业链量产聚乳酸生产线……一系列创新成果昭示着这座工业老城正在奋力谱写着转型升级的精彩华章。
8月25日,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柔性可折叠玻璃工业化生产在蚌埠启动,将打造中国头部世界领先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是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又一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该市硅基新材料产业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蚌埠宝莱德终端显示项目、交互式显示产品生产项目等终端产品项目的引入,不断完善产业终端产业链;总投资8.6亿元的柔性显示触摸屏,总投资5.4亿元的凯盛科技年产5000万片手机触控显示模组、总投资5亿元的年产360万片手机触控显示模组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深圳大富科技、帝晶光电企业总部成功搬迁到蚌埠,世界500强企业康宁公司来蚌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
8月14日,位于蚌埠市固镇经济开发区的安徽丰原福泰来聚乳酸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聚乳酸粒子成品。随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米粒大小的聚乳酸颗粒顺利产出,标志着中国头部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实现量产。蚌埠市成功获批生物基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聚乳酸纺织品荣获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基行业会议在蚌举行……厚积薄发的蚌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在短短一年内取得了一个个光辉成果,实现了一次次质的飞跃,离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越来越近。
蚌埠市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抢抓5G产业发展机遇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地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瞄准5G通信测试、传感器、基站滤波器等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统筹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构建从5G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到信息终端的完整产业生态,激活经济发展动力引擎。率先制定《支持5G发展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若干政策》,编制《蚌埠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年)》,市区初步实现5G信号连片覆盖。 5G通信高频高速线路板用关键材料产业化、年产50万件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成功攻克5G测试、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拓展,加快推进产业化。全球蕞大通信基站滤波器设计制造企业大富科技总部迁址蚌埠,5000吨以上5G重型压铸车间、2000吨以上注塑车间,5G天线滤波器一体化、有源天线G环形器等项目在蚌陆续开工。
为解决老工业基地产能落后、结构不优等历史问题,蚌埠市切实将退市进园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实施西部城区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和城区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累计落实用地指标3000余亩。安徽柳工、安瑞科、皖酒集团、和平乳业、意义环保等43户企业实现退市入园发展,西部5户重点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加速推进,丰原集团布局县域,打造世界级生物制造基地;中粮集团集群发展,打造国内蕞大的玉米加工和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八一化工、天润化工、佳先股份等企业入园集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拨付退市进园企业补偿款31.97亿元、各类帮扶资金近10亿元,退市进园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百亿元,预计新增产值超百亿元。
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进一步深化保市场主体、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蚌埠市组织相关产业链企业成立了聚乳酸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化工、新型建材、消费品和医药等7个产业联盟并积极组织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目前,产业联盟累计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产销对接、技术研讨、政策宣讲、产品推介等交流活动10余场,八一化工、雪郎生物、丰原利康制药、配天机器人、双环电子、皖酒集团等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参与组织推动,累计促成供销、研发等初步合作意向60余个,联盟企业增至170余家,产业联盟运行机制不断成熟、服务形式逐步丰富,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接下来,蚌埠市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联盟逐步走向市场化、规范化运营模式,进一步统筹部门力量、融合社会资源、优化组织形式,着力打造集成政策咨询、融资保障、管理服务、产销对接、人才用工等功能的一体化服务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