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生金·丰收景金融惠农守护江淮粮仓
编者按:丰饶的“江淮粮仓”,养育了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的人们,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皖”里有粮丰收忙;农业大省,振兴路上产业兴;“千万工程”,徽风皖韵乡村美……在安徽的田间地头,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而这背后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金融如活水灌溉丰收田,金融如血脉助农开拓致富路,金融如“妙笔”巧绘乡村新未来……央广网安徽频道联合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系列融媒体作品《沃土生金》,带您探寻皖粮丰收、皖产腾飞、农文旅融合、农业科研发展的故事,看安徽金融力量如何将高质量服务化作春风雨露润泽“皖”美乡村。
安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以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全省粮食面积、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4位。放眼江淮广袤大地,在皖北,玉米进入成熟收获期,满地尽披“黄金甲”;在皖中、皖南,稻浪随风轻摆、稻穗阵阵飘香……金秋是收获的时节,也是致敬耕耘的季节。农民群众多种粮、种好粮,安徽各地各部门全要素保障丰产丰收,这都为仓廪充实、百姓安心夯实根基,而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有力支持。为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近年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立足安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实际,把服务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截至8月末,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1.92亿,较年初新增17.63亿元,增速51.41%。
“农业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
秋收时节,淮南寿县堰口镇八沟村村民顾广奇不用再为家里的10亩田收割忙。这几年,他与村委会签订了托管协议,将家里地托给村委会打理,每年有托管收入近一万元。农忙时,他还参与田间管理,能获得一些劳务费用。
提到大托管,同村村民陈培龙也很欣慰。他的儿子儿媳都不在本地,“大托管”既解决了他种地的问题,又能增收,外出务工的儿女也没有了“农忙时回家抢种抢收”的后顾之忧。
淮南寿县是安徽产量十强县,丰产的背后,与淮南市近年闯出来的农业生产新路子密不可分。2019年,淮南在全国首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质效。愿意托管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农户获得托管收益。
倪保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也是淮南市“大托管”模式的参与者、受益者。“作为种粮大户,我托管了村里的2000多亩土地,解决了村里土地撂荒的问题。托管土地成方连片,便于机械化作业,专业的种植技术的运用也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入。”倪保军说。
中国银行淮南分行工作人员向当地种粮大户宣传普惠金融政策(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在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具体实践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也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银行淮南分行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托管的综合金融服务工作。
“我做到现在的规模,也多亏了你们及时到位的贷款资金。”对来到现场进行回访的中行工作人员,倪保军十分热情。倪保军所说的贷款,正是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的“农业生产托管贷”。
倪保军在农业生产托管的过程中采购农资、化肥、种子、购买先进农业装备等等,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中国银行寿县支行的工作人员了解该情况后,迅速联系倪保军,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我们在一周内就完成了贷款申请、审批及放款流程。”中国银行寿县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张杨说。
让优质金融服务在乡村扎根,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银行淮南分行“农业生产托管贷”已为105户农户授信2971.38万元。
“助粮贷”为丰收注入“普惠”力量
金秋九月,在蚌埠固镇县任桥镇大余村,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满载玉米的农用车将丰收的喜悦传送到千家万户,不时看到中行普惠客户经理穿梭在田间地头,了解广大农户资金需求,用普惠金融浇灌江淮沃土,共绘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
望着地上的金灿灿的玉米粒,固镇县种粮大户王玉对今年的丰收信心满满,今年,她承包了2800多亩土地种玉米,当下,正是玉米收获的时节,田里有7台收割机正在联合收割,每天大约收割300吨。“6月份种玉米之前我们急需要一笔资金购买肥料、种子、农药以及支付给农户租金。中国银行固镇支行工作人员给我们贷款了150万,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玉说。
为贯彻落实金融助农,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创新性的推出了“助粮贷”、“粮食收购贷”等优质助农产品,以其特有的额度高、利率低、审批速度快等优势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工作人员向当地收粮大户宣传普惠金融政策(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感谢中国银行的贷款,真是及时雨,顺利地渡过今年小麦收购难关。”怀远县的收粮大户石志祥提到这笔贷款仍激动不已,因今年小麦价格波动,未达到预期销售价格,造成资金无法回笼,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营,石志祥了解到相关信息,找到中国银行怀远支行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该行客户经理立刻行动,先行将其情况与审批端进行沟通,一天内完成材料收集及上报,以极短的时间向借款人发放“粮食收购贷”80万元。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农户、走访田间地头真实了解广大农民的切实所需,为其解决资金需求。截至8月末,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助粮贷余额606万元,粮食收购贷余额1180万元。下一步,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将进一步增强金融供给,持续助力秋粮收购,实时跟进农业领域客户收购进度及用款需求,及时投放贷款资金。
供应链金融“贷”动链上农业企业发展
粮食“颗粒归仓”,经过加工后,还可以成为生猪养殖的饲料。在位于淮南凤台县的安徽凤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园区门口,一辆辆满载原粮的车辆正运往饲料加工车间。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前列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是我国自育自繁大规模一体化的较大生猪养殖企业。安徽凤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年可出栏生猪108万头,饲料厂设计原粮仓容1.2万吨,年产饲料30万吨,可供应100万头生猪养殖规模日常用料,是“牧原高品质猪肉”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饲料加工的原料主要就是粮食,而采购原粮的成本占到公司成本的60%。”安徽凤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融资主管杨立婷介绍,中国银行凤台支行自该企业成立就一直紧密对接,及时了解该公司金融需求,为该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据了解,牧原集团供应链上游粮贸企业和大部分民营小微企业一样,大多轻资产、缺担保,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银行授信时常常会有所顾虑。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将链条上企业紧紧“捆绑”,以订单合同、应收账单、商业发票等质押,为其上下游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有效打通银行与粮贸企业对接路径,也为培育生猪产业新质生产力贡献金融力量。据中国银行淮南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淮南分行已累计为当地牧原供应链粮食企业投放贷款18笔,金额合计3000余万元。
金秋时节,在安徽田间地头,粮食进入成熟收获期(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走在江淮大地田间地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多年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积极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以满足乡村地区的农民和农业相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制定《安徽省分行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和重点农产品供给行动方案》,加大对普惠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农资购买、农机服务等领域金融产品创新。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将持续承担大行责任,以惠农的金融政策浇灌这片沃土,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共绘江淮丰收图景!
联合出品:央广网安徽频道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立足安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实际,把服务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截至8月末,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1.92亿,较年初新增17.63亿元,增速51.41%。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