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安徽竞逐生物制造新赛道
你知道吗?现在不少奶茶、咖啡店中使用的吸管是使用合成生物制造的。如今,生物制造产品正在食品、医药、材料、化工及能源等领域加速渗透。风口之上,安徽如何驰骋这一新赛道?
在生物医药、生物食品和生物能源等细分行业中,安徽省正充分发挥先发优势,持续加强生物制造产业的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安徽蚌埠,一家名为丰原生物的独角兽企业,令人振奋。
丰原生物成立不到九年,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实现秸秆混合糖工业化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它把农作物废弃的秸秆“吞”下去,再“吐”出混合糖,蕞终以各种生物材料的形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通过新技术制造的材料,已被广泛运用于衣物、餐具、建筑材料乃至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9吨秸秆可以产出3吨混合糖和6吨黄腐酸。”丰原生物的技术团队表示,借助特定菌种和生物发酵技术,混合糖及黄腐酸被转化为生物材料和有机肥,广泛适用于种植和生产。由此,丰原生物逐步形成了涵盖塑料加工、纺织、生物化学品等多个子行业的产业链。
近年,蚌埠市大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建立了一个拥有77家生物基新材料企业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在丰原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助推下,蚌埠已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这些成就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引领作用,安徽省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覆盖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六大行业。
2023年,安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达516亿元,占全国比重约5%。而到2027年,预计这一数字将突破1000亿元,形成合肥、蚌埠为“双核”,皖北和皖江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政策支持也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8月,合肥市主办的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上,发布了《合肥倡议》,强调创新、成果转化与生态建设。这两场大会的举办,充分显示了合肥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决心与举措。
政府后台服务的高效,帮助不少企业快速发展。生物制造龙头企业凯赛生物在合肥市政府的协助下,直接成为了制造企业与基金的结合体,这一综合模式无疑为合肥的高端制造业注入了新活力。
同样位于合肥的华恒生物,据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贴心服务,特别是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的帮助。合肥市将生物制造产业纳入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加速推进科技创新。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近年来被称为“科大硅谷”,这里的生态魅力吸引了众多新兴企业落地。在这一环境下,和晨生物不久前在“科大硅谷”内发展迅速,成为生物制造领域的一张名片。
“科大硅谷”吸引生物制造企业,是因为这里聚集了丰富的人才储备与政策资源。和晨生物的团队借助这一优势,已经在健康食品、化妆品及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不错的成果。
安徽省还通过央地合作,引入生物制造基金,确保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未来,更多关于绿色发展的故事,将在安徽这片土地上绽放。通过聚焦生物制造,安徽正在为全球绿色生产树立新的标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