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改革引路乡村振兴“加速跑”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部署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宅基地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领域改革。这些改革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
破旧立新,奋勇争先。站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关口,回顾近几年蚌埠市农业农村工作,农村改革始终踏浪前行,呈现出万千新气象。
“今年小麦还不错!”正在田头查看小麦苗情的怀远县徐圩乡种粮大户褚思敢早早地为新一年的春播做起了打算,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马上还准备多搞点大棚西瓜,大干一场呢。”
让老褚下决心在老家扎下根来的是家乡的好基础。几年前,分散的地块一直阻碍着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的拳脚。“咱这都是大块田,包地也省心。”
2014年3月,在推行土地确权过程中,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东邵组邵志敏、邵东洋、邵志好等几位村民代表萌生出“小田并大田”的想法,把过于分散、零碎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进行重新合并,形成户均“一块田”。当年4月,该村两个生产组79户农户结合土地确权,自发自愿,提出并地诉求,拉开了蚌埠市“一户一块田”试点工作序幕。
很快,这种节本增效的土地基层实践在蚌埠市推开。截至2020年底,蚌埠市年度新增“一户一块田”改革5.5万亩,总面积达42.9万亩,涉及40个乡镇、162个村、799个村民组。经测算,亩均降低生产成本约60元,户均年增收约1300元,有效耕地面积增幅在2-5%;地块减少近70%,地邻的减少,相应纠纷也大幅减少,有效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农村改革千头万绪,该从何处发力?”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负责人杨文銮说,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农村包括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推行集中居住、集中流转、集中生产,全力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的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动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农村土地资源的盘活利用和优化配置。去年5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在1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蚌埠市禹会区入围试点名单。
涂山脚下,淮河边上,上洪村、下洪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按照改革试点的要求,我们适当整合村民闲置的宅基地资源,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抱团求暖’,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禹会区长青乡副乡长崔怀勇说,目前,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正式立项,村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已由区建投公司开始推进实施,上洪示范区计划总投资1.5亿元,已有36户群众签订置换安置协议,落实30亩村集体建设用地选址,用于项目区村民的安置房建设。
“现在,村里的发展面貌‘一天一个样’,村民开上小汽车、住进小洋楼,日子也越过越好。”说起这些年身边的变化,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村民郭凯先有着道不尽的掏心话。
“通过‘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迅速强起来,为办好村里的事提供了支撑。”新年伊始,怀远县淝河镇三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敦润在盘点家底时一脸自豪地说,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盘活资产,发展产业,三关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60万元。
在清产核资基础上,蚌埠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目前,该市95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部建立,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90.69万人、股东72.05万户,量化经营性资产总额5.53亿元,股权证书发放到户98%以上。
在逐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不断增加。如五河县小溪镇蒋庄村通过整合村级集体水库和山塘发包、建厂房出租及老学校出租、整合资金和经营主体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2019年当年实现了64.02万元的集体经营总收入。
改革过程中,各地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享受改革红利,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了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同步提升。蚌埠市91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总额2.92亿元,村均31.96万元;经营性收益总额1.41亿元,村均15.44万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5—10万元22个;10—50万元的村734个,占88.4%;50万元以上的强村157个。
田里一行行嫩嫩的秧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放眼望去,片片绿意、生机盎然……2月20日上午,蚌埠市春耕春播春管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现场会在禹会区马城镇立新村王刘家庭农场召开,来自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专家们指导种粮大户开展化学除草等田管工作。
现场,旋翼嗡鸣,无人机低空掠过绿油油的麦田,飞过之处水雾弥散,很快就完成了一片麦田的化除作业。
从“人背手打”到“无人机作业”,目睹这一变化的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善军说,今年春耕期间,高效植保机械是病虫害防治的主力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社会化服务组织抓住春节前后晴好有利天气,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作业,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
尤其是在去年疫情防控蕞紧张的阶段,蚌埠市全力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服务专业化、经营组织化、技术集成化等优势,积极开展防疫消杀、生产托管,提高效率抢农时,进一步赢得了丰收的主动权。
改革之手挖掘出更多潜力,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蚌埠市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3272个,比2019年增长10.6%,提供耕、种、管、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881万亩次。
深化农村改革,“稳”是基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通过推广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等三模式,完善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盘活资源要素,完善补贴政策体系,突出扶持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葛春晖介绍,通过拉紧拉实农民和产业之间的利益链条,蚌埠市建基地、强产业、育龙头,优先一产投资保障。加快推进生猪养殖场、秸秆标准收储中心、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业扶贫基地等一批在建项目实施进度,截至目前,蚌埠市列入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项目投资总额达65.76亿元。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农业,下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8576.6万元。
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主动配合做好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向市、县延伸工作,推广“劝耕贷”金融产品。截至2020年底,蚌埠市涉农贷款余额84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87亿元,同比增加14.35%;累计为76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信用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发放农业担保贷款6.9亿元,实现农户的“愿保尽保”和标的的“应保尽保”。(杨露露 和鹏飞)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蕞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
8月起合肥市区禁止活禽交易其他允许活禽交易的市场,每月休市一日 6月28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211号对外发布。记者从合肥市政府获悉,《合肥市家禽交易管理办法》将从今年8月1日起施行。今后,市区范围内禁止活禽交易,实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 【亮…【详细】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进行时 保底志愿该怎么填?从6月27日开始,安徽省高招提前批次志愿填报工作已经率先启动,在接下来的10来天里,考生将陆续完成提前批次、普通文理科本科和专科等五个批次的志愿填报。教育部门公布的分数段信息又能给志愿填报提供什么指导?冲、稳、保的填报规则该如何运用?…【详细】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