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蚌埠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蚌埠:淮河之畔绘小康

admin6个月前 (09-26)蚌埠产业信息18

  常言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安徽省蚌埠市位于淮河之畔,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千里淮河奔腾而过,孕育了明珠之城创新的热土。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蚌埠擦亮创新名片,精准开方施策,坚持“志智”双扶,致力拔“穷根”、摘“穷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年来,蚌埠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34900人减少到1791人,年均减贫22185人;累计脱贫54945户、13409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03%降至0.07%。2016年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怀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是安徽省首批摘帽的4个县之一。

  如今,产业兴了,乡村美了,贫困户腰包鼓了,精神足了,一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图景正在淮河大地徐徐展开。

  产业扶贫 “红黄绿黑白”五彩做文章

  “一季秋葵、一季白菜、两季豆角,这几年,大棚里的蔬菜就没歇过。”说起自己的宝贝蔬菜大棚,蚌埠市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贫困户黄纪课笑得合不拢嘴,从“借遍全村借全乡”,把扶贫干部骂出门的懒汉到全县脱贫示范户、致富明星,黄纪课在花甲之年,用双手赢得了尊重,挺直腰杆奔向了新生活。

  过去的五年,在安徽蚌埠,12万多像黄纪课这样贫困户,在精准扶贫产业政策的带动下,走出贫困,拥抱新生。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蚌埠市推广“四带一自”模式,突出抓好红黄绿白黑“五彩”扶贫产业,累计实施到村产业项目673个、投入资金3.4亿元。全市参与带贫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8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5776户,自种自养贫困户11865户。

  红通通的大石榴、绿油油的蔬菜、黄澄澄的麦穗、黑亮亮的水产、白花花的牛奶糯米……在特色产业打造上,蚌埠市大力推进“五彩”产业扶贫。以“绿色”线主导,依托蔬菜扶贫产业基地25万亩和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60家,组织带动贫困户5789户稳定增收。以“黄色”线增彩,通过“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累计建设17个秸秆收储中心,帮助村集体增收193.57万元。以“红色”线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和带动就业人均增收1000元。发挥怀远县6000亩石榴扶贫基地,稳定带动1.8万人增收。以“黑色”线搭配,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黑色水产品、黑花生等“黑色产业”带动68户贫困户增收。以“白色”线打底,依托现代牧业奶业生产基地,吸收贫困户到企业打工,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就业实现贫困户增收。怀远县发展“白莲坡贡米”、优质高效节水抗旱糯稻等“白色产业”,带动6528户贫困户增收。

  走近怀远县双桥集镇,万亩金银花正在采摘期。76岁的贫困户祝建福正在地里采摘金银花,坐在他身边的,是他患有脑梗的老伴。“老伴患病,我们家一贫如洗,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老伴行动不便,但是手能动,每天和我一起来干活,靠双手养活自己,心情都舒畅了。”边干边说笑,忙活一上午,祝建福和老伴一共采摘了17.6斤金银花,按照5元钱一斤的收购价,半天净赚88元。

  让贫困人口家门口找到活干,蚌埠多举措推进就业脱贫。开展技能脱贫培训4893人次,累计帮扶贫困劳动者10373人实现就业。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6个,吸纳就业人口56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46人),带贫率43.4%。开发公益岗位8586个、安置贫困人口8527人。创新开展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有意愿本地就业的全部实现就业。

  除了本地就业之外,对于需要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蚌埠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创新推广“123工作法”,促进贫困人口复工就业,受到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到了公司按规定进行隔离,我现在已经正常上班了,公司每天提供口罩,进厂区测体温,伙食也很好。”近日,蚌埠市固镇县新马桥镇的管平顺利返回了位于合肥的工作岗位,这多亏了蚌埠市创新实施的“123工作法“。

  所谓123工作法,即“一对接”:主动与用工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复工情况,“点对点”帮助务工群众返岗复工。“两负责”:对贫困务工人员进行体检,出具人员健康证明,对健康负责;用工单位出具确保用工的证明,对上岗负责。“三联单”:村居对对接成功的贫困务工人员进行登记备案,乡镇根据登记表出具外出务工联络单,用工单位反馈上岗回执单,打造返岗复工闭环。

  电商扶贫 一张网串起农产品变货仓

  人勤地不懒,处处是金山。炭火烤咸鸭蛋、五彩花生、迷你黄瓤无籽西瓜……在蚌埠,一件件贫困户家的农产品,每天通过电商平台,发到全国各地。蚌埠通过搭建“农粮驿站”等电商平台,用一张网串起特色农产品变货仓,一条路带领贫困群众闯出一片天。

  固镇县探索“农粮驿站+网点+贫困户”脱贫模式,入选“全球110个蕞佳减贫案例”、“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案例库”和“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50佳”。一张网串起特色农产品变货仓。流转土地1800亩建设生产基地,进行稻田综合种养、大米加工、农业食品加工等,安排贫困劳动力40余人就业,带动20户贫困户合伙经营。通过线上电商平台以及线下体验式消费,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炭火烤咸鸭蛋、五彩花生等农产品“网红”品牌。通过帮助他们包装并注册商标,扩大网络销售渠道并带动了一批花茶网店、陡沟酱豆、徐超手工绿豆皮等初具规模的家庭作坊。截至目前,“农粮驿站”电商平台将全县11724户贫困户基础信息录入系统,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网上销售农产品,实际带动2200多户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1500元。

  此外,蚌埠还通过“电商+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对贫困户的农产品实行订单生产,带动贫困户扩大特色种养规模。实行透明的农产品生产追溯管理,在网上架起了联系消费者和贫困户的桥梁。

  打开手机上的平台,每件农产品都能追踪溯源到每一位贫困户家中,贫困户家什么情况,因何致贫等一目了然,电商平台让贫困户找到归属感,也让下单的顾客更放心更安心。

  创新保障 贫困人口幼有所学老有所养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蚌埠市地处皖北,在一些贫困村,受到受办学条件、地理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失学辍学现象仍然存在。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基本的教育,蚌埠创新实施控辍保学“双线五包”,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蚌埠坚持把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控辍保学“双线五包”工作法,典型经验被国办信息采用,并获国务院领导批示。

  “双线”即一条线是政府线,另一条线是教育线。“五包”:政府线方面,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及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包户;教育线方面,市教育部门领导包县(区)、县(区)教育部门领导包学校、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双线五包” 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和教育部门紧密结合,教育线主动与政府线做好报告和沟通协调工作,政府线主动关心和组织指挥控辍保学工作。“双线”互动,保障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蕞基层,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有效地推动了蚌埠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

  69岁的杜孝升老人在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内,一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边和室友拉着家常。“吃得好、住得舒心,还有医生和护士专门给俺瞧病,以前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能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杜孝升感慨道。

  杜孝升老人只是五河县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众多受益的特困人员之一。

  为破解特困人员综合养护和医疗保障难题,五河县出台《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试行办法》,建立特困人员养护院,采取财政兜底、五河县人民医院托管的方式,对五保户、贫困户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专业性照护,实现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临终关怀、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目前,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入住70人,其中建档立卡特困对象26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蚌埠大踏步前进。

  内外合力,精准施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定能如期实现!(杨赛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固镇县刘集镇:落实产业奖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固镇县刘集镇:落实产业奖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网蚌埠消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乡村振兴坚实基础,固镇县刘集镇多措并举落实产业奖补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固镇县刘集镇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落实支持政策、加大要素投入、加强指导投入,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及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

我市“农粮驿站”电商平台推动脱贫驶上“高速路”

我市“农粮驿站”电商平台推动脱贫驶上“高速路”

  原标题:我市“农粮驿站”电商平台推动脱贫驶上“高速路”   固镇县探索“农粮驿站+网点+贫困户”的农副产品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减贫案例,在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案例库发布,国内仅9例。   “今天正着急买羊呐,我们村是没有了,我准备问问其它村还有没有。”在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扶贫队长童俊杰见到记者后着急的说到,快过年了,通过平台买年货的很多,有个客户...

打造奶山羊特色小镇唱响生态刘集主旋律(二)建立电商产业党支部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径

打造奶山羊特色小镇唱响生态刘集主旋律(二)建立电商产业党支部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径

  近年来,刘集镇抢抓富平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县机遇,依托西禹高速富平东出口区位优势,谋划布局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刘集镇成立了电商产业党支部,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服务就跟在哪里,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奋力把刘集打造成为“电商产业强镇”。...

省人大农工委来蚌调研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情况

省人大农工委来蚌调研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情况

  8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副主任涂跃进一行来蚌开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情况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若怀陪同。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天兆石榴生产加工基地、兄弟粮油、红花食品、益丰农业等企业,详细了解怀远石榴、白莲坡糯米、石湖西瓜等农产品对接长三角地区生产销售、绿色农产品物流供应平台建设等情况,听取企业相关意见建议。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

蚌埠固镇县:“农粮驿站”兴农扶贫

蚌埠固镇县:“农粮驿站”兴农扶贫

  蚌埠固镇县:“农粮驿站”兴农扶贫   2020-07-31 10:12:00   央广网蚌埠7月31日消息(记者张宣剑 通讯员张秋丹)蚌埠市固镇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振兴的关键一招,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电商”相融合的发展新模式。固镇县“农粮驿站”电商平台于2018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坚持“主营现代农业、实施...

蚌埠固镇:“农粮驿站”兴农扶贫

蚌埠固镇:“农粮驿站”兴农扶贫

  固镇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振兴的关键一招,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电商”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固镇县“农粮驿站”电商平台于2018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坚持“主营现代农业、实施三产融合、反哺家乡父老、带动脱贫致富”的发展理念,通过流转土地、订单采购、整合地方农业资源和鲜活农产品等方式,利用互联网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形成“电商带动产业发展、产业提升...

安徽省东至县电商扶贫做出了一个“东至样本”

安徽省东至县电商扶贫做出了一个“东至样本”

  本网讯(陈冬生 记者 杨丹丹)百合、香菇、木耳、菜籽油、豆丝30多种农特产品整齐的摆放在展销台上,引来客商们纷纷驻足了解情况。近日,在安徽省东至县汉唐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电商精准扶贫线多户商家挑选到了满意的商品,43家企业顺利签订购销协议。   “对接会上农特产品多是来自县里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村,通过举办线下对接会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卖上了好价钱,很好地帮助贫困户增收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