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热线】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11月25日《政风行风热线》上线
各位观众、听众朋友,大家早上好!
的单位是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上线的主题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参加上线的领导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垒;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沈庆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副科长汪波;国土空间规划科副科长马杰。
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可能会有为什么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我市土地利用状况是什么水平等疑问。今天,我们就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一起谈一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话题。
众所周知,我国有960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整体面积相当。但是我国土地资源有“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的特征。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土地节约集约是贯彻落实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十分珍惜要求我们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要求我们集约用地。
“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以上述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标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提升到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影响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三调”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55亿亩,节约集约程度不够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闲置土地,全国村庄用地规模达3.29亿亩,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但也可以看到,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具有较大潜力。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主要采取了5条措施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一是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省级制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建设用地总量。通过限定建设用地总量来倒逼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是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城市组团式发展,改变“摊大饼式”的无序发展,实现城市的集约发展,从顶层设计的宏观高度来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做好存量土地的挖潜再开发。通过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处置,盘活来释放发展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1年,我们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在省级下达的15%的处置任务的基础上,将当年存量土地的处置任务提高到30%,并取得了闲置土地处置率全省第2、批而未供处置率全省第5的好成绩。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强调度,坚持常态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连续10个月双双位居全省头部。在此报告一个好消息,2022年我市提前完成批而未供处置任务,处置率达到25.94%,是全省唯一一个完成且提前完成的地市。四是严把土地使用标准,精打细算使用土地。加强项目用地标准审查,对照土地使用标准,依据招引项目生产规模,确定供地规模,避免“帽大一尺”。在土地供应环节就严把标准关,遏制超标准用地现象。五是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全面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以开发强度的提高来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我们规定一般性工业用地容积率从1.0提高到1.2,高标准厂房容积率从1.0提高到2.0。这个容积率使用标准在全省都是靠前的。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我这里向大家报告2组数据。一是我市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皖北蕞低。2021年我市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是751亩/亿元,在皖北六市中面积蕞低。通俗的讲,我市每产生1亿元GDP,使用的建设用地面积仅为751亩,是皖北用地蕞少的。另一组数据是在上一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我市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是97253.33公顷、81313.33公顷和27333.33各区,我市2019年蚌埠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均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并分别结余8375.88公顷、8540.09公顷、2021.46公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是131平方米/人,而我市实际是126.641平方米/人。可以看到,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在皖北是领先的,规划的执行情况是良好的。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一是省级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根据2021年度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综合排序结果显示,在98家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淮上经开区、固镇经开区、五河经开区、怀远经开区排序分别为35、38、60、61名。在10家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市经开区排名第4。上述指标排名均位于全省中等水平,省级开区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低效工业用地基数还很大。经过调查,我市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低效工业用地占供应总面积比例达到28.41%。低效工业用地成因复杂、多样,处理难度大,是影响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重点攻坚的主方向。
刚才您介绍了很多关于土地节约集约的内容,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工作对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土地节约集约工作可以说与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们老城区有着停车难、公共活动空间少、道路拥堵等等众多城市病。我们可以通过搬迁布局散乱、设施落后的企业盘活存量土地用于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停车设施来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堵点”。我们也可以通过项目嫁接、引入新业态来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再比如,我们对不符合国家政策、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实施退市进园,腾退出来的土地可以用于建设公园、住宅,以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举2个具体的例子,淮上区的原新知科技公司因种种原因暂停生产,形成了低效工业用地,我们通过引入安徽金龙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生产,盘活了约200亩土地,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原来位于禹会区的中粮、八一公司,周边居民点多,人口稠密。企业生产产生的气味影响我们市民生活的舒适度。为此,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大力推进“退市进园”工作。目前2家公司已搬迁完毕,正在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待修复完成达标后,我们将规划建设一部分商业、公园来提高我们市民生活的便利性。诸如此类,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
首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我们城市建设发展必须摒弃以前盲目扩张的惯性思维,树立“存量优先”的意识,走土地节约集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节约集约用地,可以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优化用地结构,为新兴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释放出更多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聚力攻坚,大力盘活存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长期抓、经常抓,常抓不懈。我们目前的工作计划是分两步走,一方面我局已经制定了《蚌埠市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市现有的存量土地进行逐宗清理,逐地块处置,逐年推进。建立地块台账,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加强部门协同,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分类提出处置意见。同时压实部门、县区政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化解存量土地处置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另一方面是建章立制,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既要盘活存量又要避免增量。严格各项标准供地,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要求,采取“优供、限供、不供”的差别化供地管理措施。加强土地供前审查,严格净地把关,避免产生新的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
蕞后,要把握重点,全面提高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对6个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症结。下一步,将对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工作开展重点攻坚,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三类土地”攻坚行动、“拿地即办证”改革走深走实,通过改革的办法,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保障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地一区两中心”,提供强有力地要素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蚌埠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